中評社香港1月18日電/星島日報今天社論說,內地公布去年GDP數據,全年錄得百分之八點一增長,在疫下取得如此成績是相當不錯,但若細看卻發現增長逐季拾級而下,投資及消費這兩駕馬車增速放緩,反映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而今年將有逾千萬高校生畢業,令就業市場承受很大壓力。中央在二十大召開前要維持社會穩定,須確保經濟保持至少百分之五增長,不但要不時出招穩經濟,亦要認真思考如何調整防疫政策,適時逐步穩妥開關,為疲軟經濟注入新動力。
表面看GDP能保八,內地去年交出一份亮麗成績表,但若細看每季增長,卻發現由第一季的百分之十八點三,逐步放緩至第二季百分之七點九、第三季的百分之四點九,以及第四季的百分之四。至於經濟三駕馬車,除了出口全年錄得近三成增長外,投資和消費增長分別僅百分之四點九和百分之十二點五,但去年十二月消費增長僅百分之一點七,創十六個月來最低增長。
社論分析,出口增長強勁,但投資和消費表現疲軟,底因有二。其一,外圍疫情持續爆發,中國有完整產業供應鏈,定單回流中國,令出口全年保持雙位數增長。儘管中國疫情相對受控,但各地仍不時出現疫情,要實施嚴格隔離措施,關閉港口和工廠,加劇供應鏈混亂,影響到企業投資和民眾消費意欲。
其二,中央去年雷厲風行推動監管措施,一刀切嚴打房地產、科網企、補習社和娛樂業,結果恒大及其他內房企相繼發生資金鏈斷裂,陷入債務危機,而這不但影響到房企地盤員工就業,還波及其上游企業面臨破產風險,甚至令樓市泡沫有爆破風險,衝擊樓市和金融系統。監管風暴造成金融市場恐慌,為投資和經濟發展帶來不確定性,拉低企業和消費者對未來經濟增長的預期和信心,一些面對監管風暴的企業紛紛裁員。
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應衝擊、預期減弱三重下行壓力之際,今夏將有一千零七十六萬高校生畢業,為就業市場帶來沉重壓力。去年失業率雖僅為百分之五點一,但十六至二十四歲青年失業率卻高達百分之十四點三,未來幾個月湧現大批畢業生,若無法為青年提供足夠職位,隨時成為重大社會問題。因此,中央在二十大前將穩增長視為頭等大事,因若以二〇一九年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可創造二百二十五萬個就業職位,那麼今年須力保有百分五點一經濟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