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振民:應對氣候崩潰 國際合作刻不容緩
http://www.CRNTT.com   2023-09-22 00:44:12


外交部原副部長、聯合國原副秘書長劉振民(中評社 徐媛攝)
  中評社北京9月22日電(助理記者 徐媛)2023年被認為是全世界極端天氣事件多發的一年,也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熱的一年。外交部原副部長、聯合國原副秘書長劉振民日前出席第九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並在大使圓桌上就全球氣候問題提出了三點建議。劉振民援引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9月初發出的警告,“氣候崩潰已經開始,人類仍然可以防止最壞情況的發生,但行動刻不容緩。”

  劉振民認為,首先,各國應加快行動落實好《巴黎協定》。目前,已經有148個國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標,如各方能加快落實其承諾的國家自主貢獻(NDC),對實現《巴黎協定》設定的控制全球氣溫升高的目標仍將有積極效果。劉振民呼籲,各國應通過積極的綠色轉型和低碳經濟發展帶動進一步的減緩行動。

  “各國應更加重視氣候變化適應行動。”劉振民指出,現在看來,氣候變化不可逆轉,人類的減緩行動只能做到控制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以及防止出現最壞的結果。事實上,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就為應對氣候變化設計了減緩和適應的雙軌措施。鑒於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在加快發生,各國的適應行動也應該加快。

  劉振民續指,各國應認真做好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特別是對最不發達國家、小島嶼國家及非洲國家的幫助。發達國家應切實履行在哥本哈根會議上做出的承諾,即每年為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財政援助。有能力的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可繼續通過南南合作為有關發展中國家提供幫助。

  此外,各國既要重視應對氣候變化的政府間合作,也要重視市場合作的重要作用,有關國家應避免採取限制出口等手段而干擾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於市場的項目合作。回顧《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簽訂31年來的歷史,這方面是有慘痛教訓的。“如果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進行應對氣候變化的技術合作和低碳發展合作,那麼今天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成效就會好得多。”劉振民坦言,各國要吸取教訓,努力避免地緣政治分歧干擾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

  最後,劉振民強調,應對氣候變化的成效將關係到人類發展的未來。中美歐作為世界最大的三個經濟體,國情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對氣候變化的歷史責任也不同,但中美歐的GDP總量占到世界的60%多,三方應發揚合作的傳統,求同存異,繼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引領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不斷取得進步。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