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劉向東:建強統一大市場釋放經濟潛力
http://www.CRNTT.com   2024-04-03 14:58:17


  中評社北京4月3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著力破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這一系列部署旨在優化市場資源配置、提升供給質量和擴大內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更好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深刻把握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大意義和實踐要求,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潛力和活力。

  促進供需雙方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動態平衡

  市場是供求雙方買賣交易的場所,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一般而言,市場的稀缺性本質上源於資源的稀缺性。一方面,稀缺性體現在市場本身的規模大小,即市場是否足夠大到能夠提供充足的供給和需求,形成多買多賣的有效市場。如果資源要素供給不足,市場規模太小,就不能使生產經營活動產生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效應,也不能使消費需求在可負擔的價格水平上得到合理滿足。另一方面,稀缺性還體現在市場和制度的健全有效,即能否有效組織供求雙方實現自願合理的公平交易。如果市場機制不完善,市場資源配置就很難實現帕累托改進,不能讓所有參與者都受益或不受損,就會變成有輸有贏的零和博弈,顯然此類經濟活動是非經濟的,也是無效率的。

  長期以來,以自由貿易為代表的經濟全球化使國際貿易活動日益頻繁,一些國內市場較小的經濟體也能參與國際分工,並從中獲得更大市場帶來的規模經濟收益。近年來,隨著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全球經濟增速有放緩趨向,市場稀缺性有所增強。從需求層面看,一些發達經濟體設墻築壘,使世界市場分割成不同市場,增加了企業拓展市場的交易成本,讓國際貿易活動變得規模不經濟。從供給層面看,受地緣政治衝突和保護主義影響,一些國家強化供應鏈體系的安全穩定,限制關鍵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出口。在這一趨勢下,國際石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一度大幅上漲,許多稀缺資源成為重要戰略資源,供給方壟斷的市場結構加速形成。

  要從世界經濟發展大勢和我國高質量發展大局出發,聚焦市場稀缺性特徵,讓供需雙方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上實現動態平衡。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要以系統觀、全局觀把握生產力布局和市場體系建設,構建起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以“大市場”促“大循環”。破除各種封閉分割的小市場、各自為政的小循環,使商品要素資源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暢通流動。使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場資源,實現更高水平的內外聯動和優化配置,充分激發經濟活力和發展動力。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要充分利用市場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具有的更多創新場景、更低創新成本和更高創新收益的綜合優勢,促進競爭、深化分工,推動經營主體發展壯大、居民收入穩步增加、勞動生產率提高、供給質量提升和需求優化升級,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強經濟發展韌性築牢市場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