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南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教授兼院長張執中。(中評社 盧誠輝攝) |
中評社桃園5月3日電(記者 盧誠輝)針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訪華行,開南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教授兼院長張執中接受中評社訪問認為,布林肯此行主要是再次去試探與確認中美雙方的底線,包括美國最關心的俄烏戰爭和大陸最在意美台關係等議題,彼此控管各自戰場,而一旦中美對抗態勢再次升高,賴清德也必須概括承受。
張執中表示,中美關係至少透過這次布林肯訪中,讓雙方互相表達態度和立場,所以至少中美雙方是有在持續溝通,而布林肯這次對中國的態度和所提出的警告,其實跟之前也沒有什麼變化,只是再次試探彼此的底線在哪。
他指出,中美雙方確認彼此最在意的點,例如美國最關心俄烏戰爭的發展,而大陸最在意的仍是美國對台灣的立場和態度,所以雙方在這部分短期內應該不會有交集,但至少能各自控管彼此的戰場,互有節制,儘量不要讓局面失控。
張執中,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曾任大陸委員會諮詢委員、大陸委員會政府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委員、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中共黨政研究小組召集人。現任開南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教授兼院長。
他說,除了布林肯訪華,前陣子美國官員也一再到台灣穿梭,最主要目的就是在確認賴清德的520講稿,而大陸早就已經定調賴清德是文化“台獨”,也持續在觀察美國對台灣支持的態度是否轉變?若未來美國的一中政策浮動性比較高的時候,中美對抗態勢再次升高,這些賴清德都必須要概括承受。
張執中強調,美、中、台三邊關係本來就是連動的,中美關係一旦不好,兩岸關係自然就會受到波及,尤其是在蔡英文執政這8年,完全的向美國靠攏,兩岸關係更完全處於被動狀態,不像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還能雙向互動,但現在兩岸處於冰凍期,且美國的動作又是台灣所無法控制的,因此兩岸關係的不確定性就會比較高。
張執中認為,美國年底大選之後,不管是特朗普或拜登當選,對大陸而言,都不會有太好的預期,因為特朗普的不確定性更高,而拜登則只是延續對中國的圍堵政策,所以中美註定就是彼此競爭與對抗的關係,但至少目前中美雙方還是繼續維持有對話溝通的管道,讓局勢仍在可控的範圍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