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評論通訊社常務副社長周建閩。(中評社 王宗銘攝) |
嚴安林說,第二個挑戰是,台灣社會對兩岸是否進行政治協商有思考誤區,包括經濟掛帥的思維突出,但大陸認為政治與經濟是難以分開的,沒有政治互信,兩岸其實很難簽署協議的。另外的問題還有馬英九內政優先思維,保持國民黨執政地位;第三是怕被污名化,擔心兩岸政治談判是親中賣台,是統一談判,但他認為,政治談判不等於統一談判;第四是政治議題很難,但是難不等於不去碰,台灣擔心是不是大陸設的圈套,這是自我信心不足的表現。
嚴安林說,第三個挑戰是客觀存在的政治矛盾、結構性問題,例如政治互信、政治定位、軍事互信,最近的護照事件其實不值得大驚小怪,但是卻影響兩岸關係的鞏固深化,對於未來兩岸關係發展,他認為要去正視存在的這些問題,抓住機遇。
蔡明彥認為,兩岸關係最根本的在於認同問題,要去正視認同落差,其中原因之一是這是冷戰時代意識形態對抗的遺緒問題,台灣信心不足,害怕被吃掉。另外原因也包括兩岸政治制度價值歧異以及不同世代歷史機遇對價值選擇的問題,大家不要怕敏感,要去正視它。
蔡明彥說,雖然兩岸經貿交流熱絡,但相關民調顯示,兩岸敵我意識還在,大多數也選擇維持現狀,對政治議題也保留,未來兩岸態度要正視,比較好處理的是化解敵我意識。這是官方可以去做的,政策可以彈性一點,可去累積良性互動經驗,但價值觀的問題則因為是歷史問題,要互相尊重,大陸可多釋多一點善意,累積良性互動的經驗。
周建閩表示,在座很多兩岸關係專家學者是《中國評論》的作家,從過去到現在,在非常艱困的條件下,開闢一條新路、正確的思路、一套正確的政策,現在討論機遇與挑戰仍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