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台北會談學者:兩岸應加強中華民族認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11 00:41:27  


台北會談邀請兩岸學者論如何加強互信與認同。宋興洲(左起)、黃清賢、崔之清、王鍵、謝必震。(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12月11日電(記者 倪鴻祥)兩岸統合學會主辦的“台北會談”,10日下午針對未來的兩岸關係進行座談,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史研究中心秘書長王鍵表示,兩岸應續推進構造中華民族文化共同的文化基礎;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暨兩岸統合研究中心執行長黃清賢認為,台灣必需減少甚至消弭反認同的問題。

  “台北會談”由兩岸統合學會、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兩岸暨區域統合研究中心、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共同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21世紀基金會、台灣政治學會、台灣民主基金會、中國評論通訊社共同協辦,針對兩岸“強化認同互信,深化和平發展”為題,一連兩天在台北福華飯店舉行座談,10日下午以“兩岸認同互信與兩岸關係的發展”,為子題,分兩組進行討論。

  其中,第二組座談由南京大學台灣究所所長崔之清主持,引言人分別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史研究中心秘書長王鍵、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暨兩岸統合研究中心執行長黃清賢;與談人則為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暨閩台區域研究中心主任謝必震、台灣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兼系主任宋興洲。

  王鍵表示,由十八大報告可以看出,大陸對台政策思路非常清晰,邏輯非常清楚,就是要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主題;兩岸應從歷史大趨勢看,應繼續推進構造中華民族文化共同的文化基礎和文化象徵符號的重建。

  黃清賢認為,台灣歷經1990年代的民主化與本土化,逐漸發展出內部的公民意識,與制度的正當性,加上受限於外部的國際空間制約,使得強調民主與本土的政治認同屢屢在選舉中被動員,台灣必需減少甚至消弭反認同的問題。

  謝必震表示,中國歷史上歷經多少分合,如今兩岸都有共識不以戰爭解決分合的問題,如果以釣魚台的問題為例,就是當初中國沒有統一造成的損失,所以統一是一個趨勢,兩岸的文化很多都是共同的,應該沒有認同時間,因此實際上是講一個中國的框架,也就是講反對台獨的問題。

  宋興洲從台灣現實發展的角度來看,認為台灣人本身都有認同的混亂與互信的問題,也有分化的疑慮,如何與大陸談認同與互信的問題?部分政治人物或學者利用台灣在國際間的不確定性挑起恐懼,導致台灣中下層民眾對兩岸認同與互信不足,有利的一方必需要發出代價很重的有利訊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