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樓多半有人居住,遠眺圓樓,可見欄杆晾掛衣物。(中評社 黃文杰攝) |
解說員提到,田螺坑土樓群因為造型態奇特,美國人最早從衛星發現,直覺可能類似導彈基地,卻發現“只冒煙不升空”,原來只有煮飯飄煙,從未有飛彈發射,美方諜報人員只好以訪問學者名義,進入從事采風攝影,才發現原來搞錯了,被譽為“中國古建築的奇葩”的福建土樓,而土樓的特點是建造工期長,一般要花2、3年才能完工,較大者甚至要10年、幾代工匠。
結束田螺坑土樓群,接著轉往素有“土樓之母”的裕昌樓,位於書洋鎮下坂村,建於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樓高5層,每層54間房,共有270間房,是世界上最早的高層公寓樓房之一,最神奇的是,3樓最大斜角度15度,4樓最大斜角度7度,5樓最大斜角度8度,剛好符合力學原理,傳說是不同工匠相互較勁,故意出難題給對方,幸好最後以座向有助於“人丁興旺、人才輩出”化解尷尬。
裕昌樓人口最盛,有380人住在這裡,宛如超級大家庭,5層樓,5座樓梯,5個姓氏,圓樓內有圓樓。
因土牆下厚上窄,堅實牢固,“三防”(防風、防水、防震)性能好,有的還能防火(三環土牆便是3道封火牆)。大多數土樓均只有一個大門供出入,樓內均有天井,可儲半年以上糧食,猶如一座堅固的城堡,易於防盜和防匪(舊時客家人常遭匪患,故壘築高大土牆以防不測)。由於牆壁較高較厚,既可防潮保暖,又可隔熱納涼,優點甚多。客家人建土樓時,將煙囪砌入土牆內,使廚房免受黑煙污染,十分潔淨。
土樓不僅在建築風格上特色鮮明,大多數土樓的命名也寓意雋永、意味深長。土樓作為福建客家人引為自豪的建築形式,同時又揉進了人文因素,堪稱“天、地、人”三方結合的縮影。數十戶、幾百人同往一樓,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處的家族傳統。如今在閩南保存有數百座形態各異的土樓,南靖縣的數量最多,有100多座大小土樓。在南靖以書洋、梅林等鄉為多。絕大多數土樓保留完好並依然住人。與一般民居錯雜共存,使龐然土樓猶如鶴立雞群,格外引人注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