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市新埔里社區關懷據點,中午用餐時間,郭雲輝也加入煮菜行列。(中評社 黃文杰攝) |
中評社桃園5月30日電(記者 黃文杰專訪)全台灣共有7833位村里長,2004年在郭雲輝等人奔走下,籌組全台灣村里長聯誼會,轉眼將屆滿10年。因國台辦副主任葉克冬的拜訪,身為總會長的郭雲輝瞬間爆紅,但他強調,村里長的角色長期被忽略,隨著兩岸交流發展,村里長才是真正的台灣基層心聲,不分藍綠也無色彩,因為是“彩色”。
郭雲輝是國民黨籍,1997年投入桃園縣桃園市新埔里長選舉,高票當選,巧妙把村里長角色,發揮淋漓盡致,最經典就是籌組全台聯誼會。在台灣,民選產生的村里長歸鄉鎮市公所民政體系,屬三級體制的最基層,村里長心聲長期被忽視。
郭雲輝說,台灣相繼發生納莉風災、SARS疫情,有村里長不幸因公務殉職,理賠金額少得可憐,區區台幣5萬元,根本沒有任何保障,讓人心寒。他2004年開始奔走,籌組全台村里長聯誼會,各縣市慢慢加入,短短幾年成效有目共睹,好比意外保險、健康檢查等福利,陸續上軌道,村里長也更有尊嚴,2011年所有幹部接受馬英九接見。
兩岸交流頻繁,村里長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與功能?郭雲輝說,不論大陸或台灣,兩岸中高層涉及政治利益,會堅持自己的立場,甚至為反對而反對。但村里長村的眼中,只有老百姓,看待政治問題不是堅持、不是盲從,只問到底老百姓過得好不好?
他說,台灣每次討論政府“無感”“有感”,誰最有感?肯定是村里長,比檯面政治人物更有感,畢竟基層出了問題,反應到檯面上,多半已經具危險性,站在第一線的村里長,比任何人都敏感,角色也最重要,反應最直接,更貼近台灣老百姓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