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義烏市快速發展,市區街道大樓掛著發揮“義烏精神”標語。(中評社 黃文杰攝) |
中評社桃園6月22日電(記者 黃文杰)浙江省義烏市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吸引世界各地商人來此批發經商,商品銷往全世界200多個國家。中評社帶領網友從白天到晚上,看看小小義烏市如何讓人看到“錢”途。
義烏從一個浙江中部的農業窮縣、人口小縣,發展到今天的經濟強市,只經歷了短短30年時間。
這30年來,義烏本地居民的人口結構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而外來人口卻呈幾何級數的增長。
義烏市人口突破達200多萬,有趣的是,戶籍人口只有74萬人。外來人口達到143.3萬人,常駐外商1.3萬,少數民族人口達到6萬多人,在義烏這個城市裡就有48個民族的人員在創業謀生,
這種外來人口是本地人口的兩倍,說明一個道理,就是哪裡有錢賺,就往哪裡跑,可以看到,每個人都有發財致富的機會。
白天站在義烏國際商貿城,會看到車輛排隊搶著進入商場批貨,裡頭7萬個攤位,以每個攤位由夫妻兩人經營,加上小孩與外聘員工,就足夠養活多少家庭,更不用說為了供應小商品的上中下游廠商,以及周邊供應的吃住等民生消費。
義烏的小商品早在乾隆年間,義烏農民就開始了“雞毛換糖”的經商活動,那時候的義烏人用紅糖換來的雞毛做雞毛撣子,每逢過年過節,便走街串巷地去賣。這便是義烏小商品經營的開始。
站在市區,依舊可以看到,不少商家以“雞毛換糖”當招牌,述說這座城市的歷史。
入夜後,義烏市的夜生活也很精彩,商場通火通明,名貴跑轎車停滿商場街道,沿途可見中東或非洲人士穿梭賣場,鄰近的韓國也大舉進軍,三挺夜市可以看到不少賣韓國特色小吃,從早到尾,可以看到這座城市商業蓬勃發展,每個人都想辦法賺錢,遇到的人可能都是老闆。
中評社浙江走親採訪團團長為中評社常務副社長兼台灣中評社社長俞雨霖,顧問為中評社執行董事長兼社長郭偉峰,成員包括台灣中評社新聞總監暨台灣中評社總編輯林淑玲、台灣中評社桃園分社社長黃文杰、台灣中評社高級記者王宗銘、中評社國際部主任郭至君、中評社採訪主任林艷、中評社記者楊犇堯。浙江省台辦副主任陳正仁、新聞處長章柏康、副處長廖康、主任科員王健陪同採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