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語文大辭典的編纂學者團隊李鍌教授(前排坐輪椅者)。(中評社 吳政峯攝) |
中評社台北4月21日電(記者 吳政峯)什麼叫作“感冒”?大陸民眾解讀是對某人或某種事務感興趣。台灣民眾卻相反地認為是對某人或某種事務感到不合意、憎惡。兩岸分隔與分治60年,衍生不盡相同的生活用語。
中華文化總會邀請兩岸百餘位學者專家,歷經6年努力,20日舉辦兩岸合編《中華語文大辭典》新書發表會。包括,“五四三、好加在、裝熊、接地氣”等兩岸民眾的最新生活流行詞語,以正體字、簡化字兩個詞形雙呈為特色的《中華語文大辭典》,全部清楚地解析含義,兩岸語言交流不再有障礙。
為了落實馬英九在2008年文化政策白皮書“兩岸合編中華大辭典”的構想,中華文化總會20日下午在“總統府”經國廳舉辦《中華語文大辭典》新書發表會,包括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新書執行團隊秘書長楊渡等人都到場出席。
中華文化總會表示,《中華語文大辭典》的編纂從2010年初啟動,在經過與北京國務院台辦協商後,兩岸決定避開官方色彩。台灣方面由中華文化總會邀請前“教育部”國語會主委、教授李鍌組織編輯團隊,而大陸部分由學術性的中國辭書學會,作為對口單位。從此開始,兩岸團隊動員數百位學者專家,共同編審《中華語文大辭典》,應收錄兩岸常用字5701字,合計3萬2888條詞條。
全書以正體字、簡化字兩個詞形雙呈,以及注音符號、漢語拼音並列標注為特色的《中華語文大辭典》,針對兩岸不同生活文化,蒐羅最新“兩岸特有用語”。台灣民眾常用詞句,像是“好加在”,意思是,幸好、幸虧。“五四三”,意思是,言不及義的閒聊。“揪團”,意思是,徵求、召集同好。大陸民眾常用詞句,像是“接地氣”,意思是,貼近平民百姓,反應群眾生活、願望、需求。“裝熊”,意思是,表現出軟弱無能的樣子。“顯擺”,意思是,炫耀。
《中華語文大辭典》也蒐羅時下兩岸流行通語。台灣部分,“自拍”,意思是,自己拍自己。“按讚”,意思是,臉書Facebook的一種功能,是讓某人知道,某人喜歡該內容的方法。大陸部分,“牛人”,意思是,網路語言,指非常厲害的人,通常在某一領域有較高的權威。“晒客”,意思是,熱忠於將自己的生活、經歷、心情、私人物品,以文字或照片,放在網路上與人交流、分享的網友。
馬英九致詞說,19世紀一度流行的世界語是拼音文字,希望取代當時所有語言,但失敗了。大陸當初採用簡化字,也是希望把漢字給“拉丁化”,但後來推動不成,變為漢字的“羅馬化”。閱讀《中華語文大辭典》,讀者可以看出來正體字與簡化字的區別,並由讀者自己選擇學習。兩岸合編的《中華語文大辭典》的出版,完全沒有政治考慮,完全是文化本位,炎黃子孫不能夠忘記自己的正體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