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芳目前就讀元智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文化產業與文化政策博士班。(中評社 黃文杰攝) |
房芳說,大陸稱“文化產業”,台灣稱“文創產業”,字看起來差不多,實際精神與意涵不同,台灣在文化又加了創意兩個字,大陸以歷史與文化資產角度來轉變,是從國家戰略層面來著手,因此在建設文化產業園區,會把產業鏈整個集中起來,好比打造動漫或影視園區,把廣告設計遊戲等產業集中起來,類似台灣新竹科學園區,相對產值很高。
她說,來台灣相繼走訪看了台北華山等文創園區,發現台灣走文創產業,比較偏向創意市集、小手工或手藝品,比較微型。
房芳觀察,台灣是把創意生活融入衣食住行,深入每個人心中,也走入社區學校,類似社區總體營造,各有特色。
她認為,大陸可以向台灣學習在於,過去是站在高的視角來看文化產業,民眾參與低,除非在文化產業園區工作,不然一般老百姓覺得跟他沒有直接關係,反觀台灣把主要精力放在手工業等微型創業,多半是小店鋪,或是民眾假日休閒娛樂的創意市集,沒有產業鏈可以拉動經濟動能,不太容易看到產業集聚的效果。
房芳說,大陸這幾年積極向台灣年輕人招手,歡迎到大陸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絕對有利於台灣年輕人實踐夢想,文創不光是微型或是小確幸的滿足,是可以結合產業鏈,機會很大。
她也以自己例子,來鼓勵台灣年輕人勇敢追夢。
原來,房芳在大陸不只是一位高校老師,還有兩歲的孩子。
這次為了來台灣攻讀博班,取得先生與娘家的諒解,因為她清楚知道,大陸快速發展,但也競爭激烈,尤其文創產業非常火,如果自己的本職學能不夠的話,恐怕無法應付龐大的需求,她選擇離開熟悉的環境,跨海來台灣專攻文創,建議台灣年輕人想走文創之路,也要給自己一設定目標,大陸是可以讓你大展身手的舞台。
房芳說,台灣年輕人到大陸工作,漸漸不只是在台資企業,也開始在大陸老闆底下工作,短期或許水土不服,但更多是入鄉隨俗,會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