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竹清華大學。(中評社 黃文杰攝) |
他說,日本同樣也早就嗅出這其中可能的轉變,蔡2015年10月訪日,日方同樣給予高規格禮遇,還“不期而遇”安倍。蔡英文就職日本派出252人龐大代表團觀禮,是為台日關係的升溫做準備。
張棋忻表示,從諸多動作來看,民進黨肯定是把“親美”、“友日”當成主軸,也會全力往前衝刺,但特別要注意的是,是否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
他說,每項政策的推出,都像“雙面刃”,有好的一面,一定也會帶來壞的一面,“親美、友日”是不是會導致台灣的“國家”利益終究被犧牲?
張棋忻說,7月12日南海仲裁出爐之前,民進黨政府剛開始以為南海仲裁結果只會針對中菲爭端,同時讓中國為其激進的造島填礁行為付出代價,不料太平島被界定為“礁”而非“島”,
他表示,美方想法是針對中國,把南海所有島礁一律打為“礁”,是最簡單、也最不會得罪其他盟國的作法,同時也是讓南海回到“現狀”的最佳方案。
張棋忻說,原來都是好的想法,最後結果卻是產出“意想不到的後果”,台灣對太平島的主張受到損害,這是標準的美台交往過程中的“意想不到的後果”,顯然民進黨政府沒有預料到。
他分析民進黨政府想法,遇到“意想不到的後果”,可能會選擇“吞忍”,主要還是認定國民黨執政,本來沒有劃定太平島的領海基線及專屬經濟海域,現在仲裁結果,太平島以後都不能劃領海跟經濟海域,太平島只是維持在“現狀”而已,不影響台灣對太平島的實質控制,是不是“傷害”,變成全在一念之間,類似國際關係當中的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