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士豪對中評社說,現在全球化競爭,好比拍電影,當然要拍出給全世界觀眾欣賞,不是只是滿足台灣觀眾看得感動就好,結果賣不出去,現在看到大陸像台灣招手,當然會想去。
他分析,台灣演藝圈專業人士討論區,在討論要不要赴大陸,看出來跟體育選手,要不要到美國大聯盟,心態是一樣,要去大聯盟的台灣選手,好比當年王建民,心中也知道,可能會被歧視排擠,或者可能一個球季,因為運動傷害健康報銷,或者只停留在小聯盟,升不到大聯盟。
劉士豪認為,台灣選手如果有機會打大聯盟,當然“要賭一次機會”,明知可能自殺,依舊要去試一下,這怎麼能,說誰比較愛台灣?誰又不愛台灣?
對於台灣教授因為大陸付高薪,紛紛跳槽,劉士豪認為,這也是誤解,教授如果要賺大錢,或許不會來做研究,更多的人思考“我有沒有機會”,如果有機會,可以打世界杯,可以打奧運,那還要不要留在台灣打“基層運動會”?
對於蔡政府基於“留才”,也開始給教授高薪,他分析,資源集中給特定人選,也未必就能成為超級選手,好比台灣足球運動風氣不理想,要打入奧運,政府篩選500強,用重金送去巴西集訓,這樣就能讓台灣足球,進入世界排名?反倒是在台灣全民打棒球,就有機會找到棒球人才,重點是政府的開放程度還不夠,好人才也不願來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