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和青年代表180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以“文化創新與青年擔當”為主題發表主旨演講並展開討論(中評社 秦正陽攝)
|
中評社廈門6月8日電(記者 秦正陽)“第十屆海峽論壇•第六屆中華文化發展論壇”於6月7日在廈門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和青年代表180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以“文化創新與青年擔當”為主題發表主旨演講並展開討論。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劉國深表示,文化創新是提升國家和民族軟實力必由之路,中華文化創新需要兩岸各領域青年精英攜手合作。“作為一名政治學學者,我們追求構建中華政治文明。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是中華政治文化創新的偉大實踐,‘一國兩制’是兩岸雙贏的最佳選擇。”
閩南師範大學閩南文化研究院教授施沛琳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內在要求。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面臨的困難更多、壓力更大,受到衝擊空前加劇。她建議兩岸少數民族青年應進行經常性文化交流,進行一些創意合作,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任冬梅表示,在實現兩岸青年心靈契合的眾多路徑中,推動文化認同是最佳路徑之一。如何增強兩岸青年文化認同?她提出幾點意見:一是改善中華文化的影響方式,塑造兩岸青年“共同情感”。二是進一步挖掘兩岸歷史和文化聯繫,構建兩岸青年文化交流平台。三是以共同構建全球華語文化創意中心為目標,持續深化兩岸文化產業交流。四是建立新媒體視頻交流渠道,打造兩岸青年影視文化傳播圈。
福建師範大學海峽兩岸文化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副研究員陳建芳以2018年3月被英國國際布克文學獎公布提名的台灣作家吳明益為例,指出生於1970年之後的中生代、新生代作家由於受教育背景和文化環境的影響導致歷史觀偏頗,在觀察台灣本土社會文化的同時,忽視了背後的中華歷史文化的大背景。只有秉持正確的歷史觀才能創造美好未來。兩岸青年應敞開心胸,擴大眼界,充實台灣本土文化和中華文化的血脈相通。
第六屆中華文化發展論壇由中國華藝廣播公司主辦,由台灣《旺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福建省閩台文化交流中心、中國評論通訊社、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台灣傳統倫理文化理事會、廈門啟達海峽雙創基地協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