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中評鏡頭:鄧小平親題廈門經濟特區地標
http://www.CRNTT.com   2018-06-13 00:38:26


鄧小平親題“廈門經濟特區”,位於廈門大橋旁,成為知名地標。(中評社 黃文杰攝)
  中評社廈門6月13日電(記者 黃文杰)由廈門大橋進入廈門島內,在廈門大橋的集美一側,會看到鄧小平所題“廈門經濟特區”6個大字,背面寫著“走向世界”,這裡訴說廈門經濟發展的輝煌故事,現在大陸把海峽西岸經濟區(海西區),提高與長三角珠三角同樣的戰略位高度,又給予新的發展契機。
 
  廈門位於福建東南沿海,九龍江出海口,背靠漳州、泉州平原,瀕臨台灣海峽、與台灣本島和澎湖列島遙遙相對。
 
  1980年,廈門在成立經濟特區後,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廈門經濟特區剛開始,範圍只是廈門島西北部,湖裡一片2.5平方公里的土地。

  1984年3月,中央決定廈門經濟特區範圍擴大到廈門全島的131平方公里。

  經濟特區範圍的變化與廈門的發展息息相關。第一家外資企業、第一個投資的台商、第一份外單的簽訂都誕生在這裡,它們記錄和見證了廈門經濟特區發展的每一步。
  
  毫無疑問,廈門獲准設立經濟特區,成為全大陸首批四個經濟特區之一,這是廈門乃至福建省非常重大的一件事情。

  當年台灣石化大王王永慶密訪大陸,擬定“海滄計劃”,計劃在廈門的海滄投資70億美元,打造一個石化王國。

  當時海滄的地都平整好了,然而,由於台灣當局的阻撓,海滄計劃最終破局流產,轉而投向台灣本島的雲林麥寮。

  回顧當初的四大經濟特區,真正成功的只有深圳,廈門的發展算是中規中矩,在幾個特區中,從經濟規模,城市建設,人文發展來看,廈門都僅次於深圳。

  只是連廈門人都不禁感嘆,深圳靠近香港,廈門靠近台灣,看似相同的地緣條件,卻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當台商或台資企業真正大舉登陸的時候,他們卻棄福建廈門,直奔長三角、珠三角而去,全然不顧閩台之間的“法緣、商緣、文緣、地緣、血緣”關係。
  
  深圳和香港之間有陸路通道相連,可以保證人流物流暢通無阻。而廈門和台灣之間隔著一道台灣海峽,礙於兩岸關係發展瓶頸,始終無法讓廈門躍升經濟“龍頭”光環,

  大陸宣佈海西戰略,把海峽西岸經濟區提到了與長三角珠三角同樣的戰略位高度。兩岸的經濟整合給人們提供了無限的想像空間,廈門又一次面臨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海峽論壇連續10年選在廈門舉行,說明閩台一家親的重要性,今年福建更祭出66項惠台政策,爭取台生台青台胞“勇敢西進”,廈門也善用地緣關係,歡迎直接廈門落腳。

  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日前在海峽論壇大會提到“新三通”,從通郵、通商、通航,轉變為通婚、通學、通就業,兩岸不只是一家親,更是一家人,應該相互幫助,共創雙贏。

  兩岸關係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廈門也準備好見證歷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