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誠華。(中評社 黃文杰攝) |
中評社桃園8月23日電(記者 黃文杰)中原大學教授兼海外華人研究中心主任夏誠華接受中評社專訪表示,執政的民進黨以黨綱主張進行歷史課綱修訂,在野黨批判也正確,最終仍要透過選舉投票來檢驗。倒是他憂心“愛鄉土”直接跨到東亞史觀有風險,或許民進黨推動主權獨立成功,但人民意識四分五裂,更添危險。
夏誠華,香港新亞研究所史學組博士,曾任玄奘大學歷史系教授、玄奘大學校長、“教育部”僑民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教授兼海外華人研究中心主任。現任中原大學教授兼海外華人研究中心主任兼教務長,研究領域:海外華語文教育、僑民教育、華人社會與文化、西洋文化、臺灣文化、中國文化。
“教育部”日前召開課程審議會審議大會,將普通高中歷史新課綱由原本朝代編年史,改為主題式教學,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架構引發批評,認為民進黨“去中國化”。
藍綠一碰觸到課綱修訂,立刻相互指責,夏誠華接受中評社訪問,呼籲應該以冷靜的頭腦,熱情的心,讓不同意見者,能夠融合在一起,他強調“換位思考”的重要,嘗試從執政的民進黨角度,看看民進黨從政黨員的主張,是否有道理?有無盲點或弊病?不是單純看到“去中國化”四個字,就觸動敏感神經。
他認為,若看到課綱有爭議,不能馬上批評課綱,而是要批判政黨的黨綱對不對,下次投票就要思考,這樣推動的政治理念對不對?若不符合民眾需求,諸如文化建設、公民培養以及經濟發展與國際主張等,都要一併思考修正。
夏誠華說,最後就要看看“我的主張”是否多數人贊成?就是實際投票,今天在野黨批判執政黨走向“去中國化”是事實,但是否有成效?就不一定了,真正民意主流必須靠選票來決定,在哪裡?不論執政或在野都要認真思考。
他分析,現在是世界村,人與商品的流動是普遍現象,一旦資源僧多粥少,民族意識就會出現,不過整體國際局勢,還是要比生產商品,是否為世界村所使用?以使用語言來看,英語國家仍是最具競爭力,現在民進黨不論以“中華民國”借殼上市,或實際主張“台灣獨立”,要成為“主權獨立”終究還是要走向全世界,就要看看人民有沒有“國家意識”。
夏誠華認為,民進黨創黨以來堅持“愛鄉土”的本土主張,若鄉土島嶼直接跨到東亞社會,團結意識與民族意識恐怕不夠,就容易出現四分五裂的危險,不如好好利用巨人(中國大陸)肩膀,才能走得遠,畢竟台灣與中國大陸,同文同種又有血緣關係,人不親土親,民進黨若要推動黨綱,文化教育方面建議要重新考量。
他告訴中評社,“換位思考”目的在於知道對方想什麼,民進黨黨員應該期待這個政黨爭取資源愈大,可以分配愈多,會有更多跟隨者,不過民進黨現在作法是背道而馳,明明有機會成為大中華圈的政治分配者,卻自動放棄實在可惜。當然政治主張與政治現實有歧見,可以暫時擱著,而且一旦時空環境改變,觀念也應跟著改變。
夏誠華指出,政黨很可能一開始是地方政黨,但帶領者應該更有雄心壯志,民進黨的黨綱為何不能重新思考,把主權獨立範圍,若擴大包括中國大陸及港澳,相信會有更多追隨者看到這個願景與雄心壯志,也相繼加入。為何民進黨許多綱領不能落實?就是滯礙難行,民進黨標榜“民主進步”,為何不能擴大到整個中國大陸?以大中華當作競逐之地?
針對民進黨長期推動台灣意識,夏誠華向中評社表示,台灣意識要經過殘酷挑戰,沒有經過戰爭的檢驗,這些都是口號,任何執政者都要小心,若主張不是最大公約數,容易造成混亂,政治要兼顧不同人的想法,建議還不如找一個更大概念,譬如大中華意識、中華文化可以涵蓋台灣意識,才能成為大家的共同主張。
被問到課綱若跟著政黨的黨綱做變動,一旦政黨輪替又改一次,會不會下一代教育或歷史觀,出現更大混亂?
夏誠華向中評社坦言,這是台灣的危機,國民黨治理8年下台,先前民進黨治理8年也出問題下台,看來“最多了不起只能當8年”,國、民兩黨主張又截然對立,吃虧是台灣的下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