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7日電/“歷史是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如果沒有了歷史,這個民族就患上了失憶症。不管怎樣,我要把歷史記下來。”26日,台灣作家白先勇在台北分享他的新書《八千里路雲和月》寫作背後的故事。
《八千里路雲和月》日前由台灣聯合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收集了2002年以來白先勇發表的各類散文篇章,記述了作者父母和那個憂患重重的年代、師友之間的情誼往來,以及近年來撰寫的書評序文。
新華社報道,白先勇1937年生於廣西桂林,是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之子。白先勇說,2012年至2013年間,自己走遍了大陸12個城市做演講,包括北京、南京、武漢、桂林、重慶、瀋陽等。這些城市均與父親的戎馬生涯息息相關。給書取名《八千里路雲和月》是因為在自己小時候,父親總唱一首歌《滿江紅》,裡面有詞為“八千里路雲和月”。
“那時並不能十分了解他唱這首歌的情感,長大後才明白,當時正是抗日戰爭期間,到處貼有‘還我河山’的標語,父親定是有感而發。”白先勇說,我的“八千里路”走下來,對自己是種洗滌和敬畏,得以真正了解父輩那種對國家和民族的情懷。
2012年5月,白先勇到重慶做演講,是他“八千里路”中的一程。白先勇說,自己第一次到重慶是1944年,那是為了抗戰逃難而去,而這一次去則中間相隔了68年。“抗戰時期的‘陪都’重慶是一座山城,到哪裡都要爬坡,而且到處都是泥巴。如今的重慶綠化得很好,到處都是高樓大廈。”
他回憶說,1945年8月15日那天晚上,自己跟家人正在院子里吃西瓜,突然間收音機傳來廣播員的聲音:日本投降了!廣播員自己先興奮得哽咽起來。然後,整個重慶城足足響了一夜爆竹聲。“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當時人們就是那種心情。”
在當日的分享會上,台灣畫家奚淞認為,白先勇的“八千里路”打通了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間的世界。他說,中國古典文化中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互通的,這是我們真正的民族靈魂,也是中華文化得以長青的秘密所在。
除著有《台北人》《孽子》《正本清源說紅樓》等代表作外,白先勇還致力於推廣復興崑曲藝術,製作推廣青春版《牡丹亭》,推出《玉簪記》《白羅衫》《潘金蓮》等經典崑曲的新版系列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