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9日電/2月3日,在國務院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稱,口罩企業可以開足馬力組織生產,疫情過後富餘的產量,只要符合標準政府將進行收儲。
自疫情暴發以來,口罩等醫療和生活物資需求量激增,各地都出現了“一罩難求”的局面。對口罩等防護物資的社會需求,現在已被疫情調至“峰值”,這遠超出日常需求量,依靠既有的產能恐怕都很難滿足,但要緩解防疫物資缺口,最終還是要靠生產供應。只有源源不斷的口罩盡快被生產出來並投放市場,才能有效緩解“口罩荒”的窘境。
就在2月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也在會上透露,已要求全系統特事特辦、開通綠色通道,只要符合條件的就採取成立工作專班的方式,在最短的時間內辦好營業執照和生產許可證,企業可以馬上開工生產。
為了應防疫之需,近來各地已經紛紛開始組織生產廠家提前復工,加班加點趕制口罩,更多的口罩正源源不斷地被生產出來。
可眼下也不排除有些生產企業和商家會心存顧慮,全力投入口罩生產,會不會導致疫情過後的“去庫存”壓力——萬一生產多了囤多了,最後市場卻不需要了,那該怎麼辦?
當下圍繞口罩等物資的供應鏈上下游、產業生態圈,在協同保供上費了不少心思。但將產能整合以應對短時資源的結構性緊缺,勢必面臨著資源缺口填補後的產能過剩問題。
在此背景下,國家發改委方面公開表態“不要怕”,表示各廠家只要開足馬力,即使後來供大於求,只要產品合格,疫情過後富餘的產量,國家也將兜底收儲。這對口罩生產商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利好信號,也能給各家口罩廠吃下定心丸。
抗疫是個系統工程,瞻前也得顧後——既要考慮應對眼前的疫情與物資供給,也要顧慮到產能與峰值需求匹配帶來的隱憂。而消除口罩生產商的後顧之憂,就是“顧後”之舉。
接下來,也希望各地進一步在推動企業助力保供上多下些工夫,該減免稅費就減免稅費,該兜底就兜底,讓企業多些安心、少些顧慮。
來源:新京報 作者:徐建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