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必榮。(中評社 黃筱筠攝) |
中評社台北4月13日電(記者 黃筱筠)最近蔡政府一連串動作,像是口罩外交或是痛批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賽等,都與美國非常靠近。台灣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必榮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美國近期內對於庫德族、塔利班政府談判、對委內瑞拉領導人瓜伊多態度轉變,都發現美國對支持的政權“說放棄就放棄”,台灣現在不應該這麼靠近美國、一面倒向美國。
劉必榮,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碩士、維吉尼亞大學國際關係博士。研究專長為國際政治、外交政策與東南亞研究等,並專研談判理論、孫子兵法與衝突解決等。目前除任教於東吳大學政治學系,也是台北市談判研究發展協會理事長與和風談判學院主持人。
劉必榮分析指出,美國從去年以來,有三個明顯被犧牲的政權。第一個是,敘利亞庫德族曾與美國並肩作戰對抗“伊斯蘭國”,美國去年宣布即刻自敘土邊界撤軍,且不會介入土耳其進攻敘利亞東北部的軍事行動,美國背棄庫德族。第二個被犧牲的是,美國與塔利班談判,親美的阿富汗政府被犧牲了。第三個被犧牲的是委內瑞拉的反對派領袖瓜伊多,美國一開始支持瓜伊多,但是為了讓國際能夠支持委內瑞拉改變政策,並形成過度政府,瓜伊多就莫名被犧牲了。
他指出,現在美國打台灣牌?台美現在這麼靠近,但是美國說放棄就放棄,這些例子都是近期被美國犧牲的例子。他認為,台灣必須要根據我們最大利益,而不是一定要跟美國保持距離或是親密關係,而是要看每件事情,特朗普政府執政下的美國外交政策,充滿不確定性,近期就犧牲掉三件事件,“台灣看到還學不會嗎?還要一面倒嗎?”我們要追求一定利益,不是要跟誰好或是不好。
劉必榮說,從過去就有一股勢力在遏制、圍堵中國,美國印太戰略打“台灣牌”,後疫情時代兩岸關係也是這樣,不會變好,加上台灣剛好是民進黨執政,如果是國民黨就會有尷尬的情形,但民進黨趁勢“去中國化”,這對台灣有風險,如果中國想要出氣,是可能找上台灣,加上美國航空母艦染疫,軍力部分減弱,台灣要看清楚局勢。
他進一步指出,蔡政府的政策是走鋼索政策,那就需要黑白臉,東南亞國家都是有人嗆聲,有些人是溫和,像是印尼外交部長唱黑臉,國防部唱白臉,必須要有黑白臉才能平衡,蔡政府目前陸委會起碼還是白臉,“外交部長”吳釗燮則是黑臉。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就曾說過,他不能改中國大陸的稱呼,陸委會要是一改,兩岸關係就翻掉了,那白臉就是陸委會。
他認為,蔡英文因疫情下的兩岸關係,有很多高度不確定性,她不要站到第一線講話,才能有空間詮釋兩岸關係,蔡需要退到第二線。蔡目前還算克制,做得還不錯。對但是對於WHO譚德塞事件,蔡可以不要出來講話要求道歉,只是譚德塞講話,第一時間可能真的讓大家有點生氣。
美國不論講什麼台灣目前都是力挺,劉必榮對此表示,台灣表現不是這麼沉穩,疫情當下更要沉穩。台灣可能沒有自信,像是美國藝人芭芭拉史翠珊講台灣是一個“國家”,就讓台灣高興這麼久嗎?我們這麼沒有存在感嗎?芭芭拉史翠珊又不是國家領導人,一個明星的講話,台灣就這麼自嗨。
他也指出,另外,雖然特朗普一直推動奎寧治療新冠肺炎,但連美國醫界都還在辯論,如果把奎寧都拿去治療新冠肺炎,那需要用到奎寧治療的其他疾病,反而沒有拿到藥。因為特朗普在推動,蔡英文就宣示3個月內將量產1500萬顆奎寧,台灣跟著美國走,這麼快表態,這件事情蔡英文是馬失前蹄,講得太快,什麼都捧美國,但若最後發現奎寧治療效果不佳,蔡政府不就白表態了。
目前美國疫情嚴重,是否影響國際局勢?劉必榮對中評社分析,中國大陸一開始疫情嚴重,馬上考量中美貿易談判無法執行,那是第一階段;但是進入第二階段,美國疫情也嚴重,中美交相指責,歐美國家一副好像發生“黃禍”的感覺,中美從過去貿易談判變成意識型態對抗,過去是地緣政治的對抗,現在加上意識型態。
劉必榮說,美國疫情嚴重,在太平洋地區航母也染疫,軍事動員力量減弱,美國擔心中國趁機卡位,後疫情時代正在扭轉軍事力量,原本認為疫情過後會不會中美關係變好?但是該打的架繼續打,並沒有改變,有些學者認為中美關係“回不去”,他也是這樣觀察。
他表示,中美貿易談判本來在後期感覺上有趨緩的態勢,但是疫情發生後,大家指責中國,中國現在積極用醫療外交,希望可以修補形象,但沒有這麼順利。當歐美國家持續指責中國,台灣也會受到池魚之殃。
劉必榮指出,中美關係不管是協議的履行、供應鏈南移,或是地緣政治、意識型態衝突升高,都是後疫情時代的國際趨勢變化。而疫情過後中美關係惡化,感覺上不會好,雖美國總統選舉結果會有些影響,若拜登打敗特朗普,那預測性比較高,如果特朗普連任,一樣是不可預測性很高。
他觀察表示,現在是疫情爆發階段,各國內部政治權力起伏。進入緊急狀態,讓很多強人領導者出現,當強人越來越多享受權力滋味,很難把它放下,這個過程造成的衝突就會更大。各國會鞏固自己的經濟、貿易,都會發生某種程度的質變。國際上來看,全球化會受影響,關稅壁壘會不會又出現?及右派民粹的影響,或是移民人口流動等。後疫情時代每個國家都想發展經濟,都著眼自己的本身利益,國際會有新秩序要談,目前還不知道需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塵埃落定。
劉必榮認為,疫情發生,決策過程政府權力不斷擴張,每個國家內部都在變化,就像政府給人民、企業紓困,希望民間企業不要資遣員工,那工資由政府發放,往後政府跟民間企業關係變化,民間政府要不要聽政府的話?幾乎每個國家都變成大政府。中央收攏權力,是一個很大的誘惑,疫情過後政府權力若不還回去,那會是什麼現象?民主倒退、自由貿易倒退、各國衝突持續存在,這些秩序都會有一段時間改變。
他也說,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還會不會這麼順利?“一帶一路”往絲路方向那些國家有多少染疫?中國投資都希望當地透明管理,但權力壟斷是不是黑箱作業更多,這些不一定完全配合中國發展,“一帶一路”還能順利走下去嗎?疫情之後,國際政治滿目瘡痍,要怎麼收拾?也需要一段時間。
至於疫情過後,哪些強國能主導國際局勢?劉必榮觀察說,美國看起來是一個強國,應該帶領對抗疫情,但特朗普似乎不願意扮演這個角色,醫療上好像也不行,美國喪失領導的可能。而中國因為是疫情發源地,西方國家也不可能接受中國,又怕中國後疫情時代卡位。至於歐盟國家表現也非常讓人失望,義大利染疫幾乎幫不上忙,勉強德國算是能扮演新角色,但德國總理也要面臨換屆,英國又剛脫歐、英首相還染疫,歐洲也面臨沒有領袖的狀況。
他表示,每一次一有戰爭衝突,就會有新領袖出現,現在是大家找尋英雄的時候。例如美國紐約州長可能是一個英雄,因為敢提與特朗普不同的意見,變成言論上的英雄。至於哪些國家會冒出來?台灣這次國際聲量有點上漲,不管酸或是稱讚都讓台灣在國際場合上冒出來,譚德塞罵台灣,也提高台灣能見度;韓國新冠肺炎普篩之後,能見度也竄出,韓國總統文在寅的支持度也增加。後疫情狀況世界不太一樣,已經不是過去習慣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