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建勇。(中評社 黃文杰攝) |
中評社桃園5月28日電(記者 黃文杰)無黨籍桃園前“國大代表”邱建勇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中美對抗下的台灣處境,只能用“火中取栗”來形容,蔡英文想利用中美矛盾,爭取台灣地位,如果能成,台灣人不會反對,問題是美國會為了台灣,跟中國大幹一場?拜託不要那麼天真。台灣如果一直往死裡走?動武絕不是最佳的歷史選擇。
邱建勇,1958年生,台灣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碩士,曾任“中研院”國際環境委員會研究助理、中壢高中生物與地科老師。1996年3月代表新黨在桃園八德選區當選第三屆“國大代表”,目前在桃園新屋務農種植有機蔬菜,也結合企業力量推廣植樹運動,已退出新黨,在軍公教年改爭議,邱建勇以志工參與“公教人員協會”,現任桃園市政府市政顧問。
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發表的對台工作方針,涉台事務僅不到百字,沒有提到九二共識、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只有反對“台獨”,促進統一,怎樣看兩岸關係?
邱建勇說,台灣篇幅越來越小,代表什麼?台灣並不是重中之重。過去大陸提兩岸都是和平統一,都是血濃於水、歷史感情,彼此希望喚起彼此的善意,這就是馬英九時代,為什麼兩岸之間,假設你有善意,我有善意,大家都可以和平共存,共享共榮,可是蔡英文這4年多以來,跟以前扁時代都有一個現象,就是在這樣的兩岸善意建立出來的結構,台灣一直在想別的事情,在想別的事情的狀態之下。
邱建勇表示,尤其蔡英文在就職典禮,一路打的政治戰略是希望在兩強之間,希望在中美鬥爭,想利用中美之間的矛盾,希望做美國的前鋒,爭取台灣地位,不免讓人想到“火中取栗”的典故。如果能成,繼續維持現狀,台灣不會有人反對;但是美國會為了台灣,傾舉國之力跟中國大幹一場?不要那麼天真。
他表示,中國知識份子向來都是統一的概念,大陸也是基於國富民強的概念,當個別的政治利益超越富國民強的思想主軸,勢必會觸礁,不只是軍事、不只是經濟,甚至人民群體也會反抗,不允許分裂,這就是中國14億人的政治概念,這是正確道路。
邱建勇說,最近他一直研讀戰國策,從國家之間的外交跟軍事的變化,發現台灣其實在走一條非常細的鋼索,那鋼索上的籌碼是我們兩千多萬人,得到的政治利益是那一小撮統治者,把台灣兩千多萬人的籌碼押上去,獲得他的利益。大部分的台灣人,尤其年輕人根本不瞭解這一百多年來的歷史軌跡。
他提到,大陸海協會長張志軍說,不希望ECFA成果得而復失,這是什麼意思?意味硬的會更硬、軟的更軟,這個主軸大陸沒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