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中評社台北7月23日電(記者 倪鴻祥)民進黨籍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22日下午在一場新書發表會表示,他對現階段台灣民主的生態有些許失望,不希望台灣的社會、政黨仍是在對立、民粹之下,因為這是現在台灣的危機。
資深媒體人黃清龍今年初赴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閱讀蔣經國日記,返台後著書,22日下午在台北市南昌路孫立人將軍官邸舉行《蔣經國日記揭密》新書發表會。洪奇昌出席做上述表示。。
洪奇昌表示,當年他年輕不懂事,參與黨外運動與組黨,跟蔣經國有兩次接觸,就是他擔任“國大代表”時,以抗爭者的姿態。1986年9月18日民進黨創黨、組黨,當年“國會”改選,在野的民進黨當選11席“國大代表”,他是其之一,面對700多位老法統的老“國代”,他們在抗爭過程,他感受到領導人對他們抗爭的容忍。1987年12月蔣經國身體不好,被推著輪椅出來,蔣經國致詞講話,民進黨11位“國代”仍然抗爭,他想到在面對民主浪潮,一個領導人如何面對當時的政治環境。
洪奇昌認為,蔣經國的功大於過,尤其1987年7月15日廢除39年的戒嚴令,讓台灣的反對運動而順利往前走。事實上在反對運動的歷程裡,他對現階段台灣民主生態有些許失望,他不希望台灣的社會、政黨仍然在對立、民粹之下,因為那是我們“國家”現在的危機。
他指出,領導人、絕對執政的政黨,應深切理解目前這段時間,台灣的政局、“國內”的政局、亞太的政局、美中的國際戰略所遭遇到的各種挑戰,都必須慎審以對。
洪奇昌說,猶記得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逝世當天晚上,他以在野黨身份聽到這個消息時,並沒有為此感到高興,也沒有說這個獨裁者過世了,他當時說“我們失去一個這個階段‘國家’的領導人”,蔣經國一身的功過,值得透過新書好好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