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副教授郭艳(中评社 海涵摄) |
中評社北京11月12日電(中評社報道組)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副教授郭艶日前在參與“美國大選後的兩岸關係”思想者論壇時發言並表示,無論是誰當選,兩者對華政策的核心都是與中國展開戰略競爭,只不過在具體途徑和方式上有所差別。
郭艶表示,對美國對華政策制定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美國對國家利益的界定及其相應的對華戰略定位。當前,影響上一屆美國政府對華政策制定的國內外環境沒有朝著有利於改善兩國關係的方向改變,反而因新冠疫情而加速惡化,中美關係下降到冷戰結束以來的低點。在視中國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對華強硬”已成“政治正確”的背景下,認為兩國之間爆發“新冷戰”、正在(或已經)跌入“修昔底德陷阱”的觀點可能有待商榷,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美國政府換屆不會帶來中美關係大的改善,新一屆美國政府對華政策仍會沿著既有的基調前進,全方位、多層次持續深化與中國的戰略競爭。
拜登當選,結合民主黨黨綱、拜登個人及其主要外交政策顧問言論,我們可以大致勾勒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取向:
一、在全球戰略上,拜登政府雖不會回到奧巴馬時期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路線,但會努力改善和深化與盟友的關係,修復“特朗普主義”的負面影響,恢復美國的國際領導地位,此舉可能讓更多傳統盟友歸隊,更有組織地圍堵中國;會在大國戰略競爭的框架下看待和處理中美俄三角關係,拜登“俄羅斯可能是美國面臨的最大威脅”的看法,可能有助於減輕中國的戰略壓力;可能會在疫情控制、環境保護、全球糧食危機等方面與中國進行必要的合作。
二、在經濟上,拜登政府將利用多種手段對美中經濟關係進行調整,在關鍵製造領域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繼續局部脫鈎,並在高科技領域加大供應限制甚至切斷關鍵技術。更為重要的是,美國會將其所謂“公平、平等、互惠”的國際經貿規則向區域和多邊貿易體系推進,從而事實上將其認定的中國等“非市場經濟國家”排除在外。
三、在價值觀上,鑒於民主黨傳統,意識形態因素在對華政策中的地位將得到顯著提升,美國將繼續打擊中國國際形象,未來可能聯合西方其他國家在香港、新疆、西藏等所謂人權問題上加大對華施壓乃至制裁,並將人權問題與經濟、技術等緊密結合在一起。
整體來看,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相對更具可預測性,但競爭和敵對明顯,中美關係不可能好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