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任中國國民黨黃國雄黨部執行長顏才仁,曾於1996年台海危機時任東沙守備區指揮官。(中評社 高易伸攝) |
中評社高雄11月12日電(記者 高易伸)台海軍陸戰隊退役上校、前東沙守備區指揮官顏才仁接受中評社專訪回憶1996年台海爆發飛彈危機時,他正在東沙擔任指揮官,當時上級下達指令是“島在人在、島亡人亡”。他說,500位東沙弟兄都已寫好遺囑,隨時要為“國”犧牲,當時軍方高層甚至到他家中探視親人表達慰問,其煎熬非一般百姓所能體會。
顏才仁,1955年生,陸軍官校46期,“國防大學”指參學院、陸院戰研班畢業,1995至1996年間擔任東沙守備區上校指揮官,在東沙最前線歷經台海飛彈危機及1996首次大選,2001年於海軍陸戰隊99師參謀長退役。
顏才仁感受過兩岸關係最敵對尖銳的一觸即發,也看過馬政府兩岸和平交流大三通,對於蔡政府任內的兩岸關係再次惡化對立,心中頗有感概。他目前也是中國國民黨黃國雄黨部執行長。
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是兩岸自1958年空戰後的最大軍事危機,當年大陸在台海進行多次導彈試射及軍演,美軍甚至派出兩艘航母戰鬥群抵達台海周邊海域,緊張情勢一觸擊發。
回憶當年的兩岸情勢,時任東沙指揮官的顏才仁說,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時的參謀總長羅本立上將在東沙指揮部指著“與島共存亡”精神標語問說,“指揮官,你覺得這話怎麼樣?”他當時回說,報告總長,你放心,全島官兵皆已完成“立功宣誓”,官兵在大王廟前立下遺囑,唯一念頭就是要為“國”犧牲。
顏才仁說,當時“國軍”所受的愛“國”教育還是很好的,精神戰力也足以支撐整個台海飛彈危機,如果今天精神戰力不再,誰能保證外島出事時,守島官兵不會放下武器?他認為,守島的最大特點在於指揮官自身如果“消極不作為”,那這座島就很容易不見了。
顏才仁回憶,東沙是很好的漁場,尤其盛產鯛類,每到夜晚海上有很多大陸或菲律賓籍漁船出沒在周邊捕魚,晚間向海上望去幾乎跟“夜市”一樣,海上燈火通明。當時因兩岸關係緊繃,衛兵時常草木皆兵或緊張過度,尤其他身為東沙指揮官晚上幾乎很少睡眠,隨時得接收哨兵傳遞進來的情資報告。
萬一大陸真奪取東沙,“國軍”大概可守多久?
顏才仁說,這關乎島上官兵的愛“國”心、意志力及戰力發揮,如果官兵不知為何而戰,很可能出現消極不作為。先不論李登輝後來的政治路線與變化,當時部隊軍人仍然是忠於“中華民國”、誓死效忠領袖的。當時島上的士官兵真的隨時都有為“國”犧牲的準備,但經過2、30年,或許現在部隊的價值不同了,這點讓他很擔心。
顏才仁還說,東沙島很難守備,面積小、島上又無天然遮蔽物,且距離台灣本島補給線又遠,萬一遭遇空襲,很可能整座島會陷入火海。尤其當時官兵戍守東沙拿的是65步槍,但真正的防衛武器是對空防砲跟20機砲,當時島上武器、機槍全都上膛,為的就是要爭取時間,擔心若敵機飛抵才上膛就來不及。
顏才仁說,兩岸關係觀乎台灣生存發展,台灣難以跟對岸進行軍武競爭,領導人應該想辦法找出跟大陸對話的機制與共識,這才是百姓之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