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麗玲。(中評社 黃文杰攝) |
中評社桃園5月19日電(記者 黃文杰)針對本土疫情升溫,“司法院”18日宣布全台法院全面暫緩開庭,新黨主席特別助理、執業律師陳麗玲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照理說台灣不要讓司法停擺,應該採取視訊方式,大陸科技法庭可以從起訴到審判,完全用視訊解決,反觀蔡英文喊司法改革,根本喊假的,台灣看不到科技法庭落實,落後大陸一大截。
疫情指揮中心18日公布確診本土病例為240例,自13日起至今,本土病例累計已超過千例,除了提升疫情警戒等級至第三級的台北市、新北市外,其他多個縣市亦陸續出現確診本土病例。“司法院”18日決定,從19日起至28日止,全台法院全面暫緩開庭。
本身也是台英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所長的陳麗玲,自認律師執業30多年,第一次碰到法院不開庭,過去頂多是律師沒有案件,現在連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地檢署、“高檢署”都停擺下來,原來可以按計畫結案,拿到勝訴判決,現在疫情都必須延後,等於“正義遲到”。
陳麗玲分享,很多律師群組也提到,疫情可能讓檢察官待在家裡,拼命寫起訴或不起訴的處分書,如果起訴,律師會有新案,如果不起訴,告訴人提出再議,律師都有案子可接,另外法官過去天天要開庭,可能沒有時間好好整理案件,利用停止開庭好好整理,等到恢復開庭可能“密集發動”,以往可能開五次庭,如果認真把爭點全部整理出來,開三次庭就結束,法院因為疫情休息,有好處也有挑戰,一旦恢復開庭,律師界都知道“皮要繃緊一點”。
被問到,法院暫緩開庭,是否意味台灣這段時間最和諧?最沒有法律訴訟?
陳麗玲覺得未必如此,搞不好利用這段時間,可以靜下心來收集打官司的證據,暫緩開庭也不代表司法都沒事,具時效性好比酒駕移送,緊急性如強制處分、證據保全事件,還是要處理,法院現在沒有上班,還有法警要幫忙代收,法警會比較辛苦,必須人與人的連結,只能說法警要提高防疫,可能會是染疫的高風險群。
她分析,法庭暫緩開庭除了避免疫情擴散,其實也考量法院若開庭,兩造雙方若有一方,因為染疫顧慮無法到場,一造就判決,容易缺乏法律程序正義,可以當成上訴理由,這次北台灣本土疫情嚴重,一開始是北北基宣布暫緩開庭,後來連桃竹苗都跟進,北台灣司法案件數量本來就高,可能佔全台數量五分之三,未來恢復開庭,預料律師界會更忙碌。
陳麗玲認為,這次疫情也讓台灣司法界,再度證明輸給大陸,照理說台灣不要讓司法停擺,本來就可以採取視訊方式,結果大陸科技法庭或網上法庭,可以從起訴到審判,完全用視訊解決,台灣自稱科技島,半導體晶片主要生產地,疫情如果繼續嚴重,法院繼續停擺,人民的權利正義也跟著停擺?
她認為,台灣視訊審理仍有法律效力,只是沒有普及,當然重大案件需要“到庭審訊”,這些案件可以延後,可是比方欠款10萬元,證據明確的小案,只要經過視訊開庭,案子就能結束,若疫情法院停擺兩個星期,甚至拖延一個月,恐怕讓人民覺得,怎麼都是遲來的正義,相較於大陸的網上法庭,蔡英文喊司法改革,其實喊假的,台灣司法界落後大陸一大截,真的令人汗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