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暨南國際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陳建良。(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南投6月30日電(記者 方敬為)民進黨政府調漲電價,產業大戶一次漲15%,引發萬物齊漲的憂慮。暨南國際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陳建良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台灣電價長期由政府介入補貼,不尊重市場機制,導致用電大戶需索無度,電力公司虧損,全民補貼所謂的高耗能產業,讓能源供應陷入負面循環,因此電價調漲,透過價格機制,有助於紓解供電吃緊的情況。長期而言,能源政策仍須調整,否則將衝擊經濟發展。
陳建良指出,台灣現行的能源結構,仍以火力發電為主,包括天然氣、煤炭等原物料都仰賴進口,面對國際能源期貨價格攀升,連帶拉高台灣的發電成本,電價唯有上揚一途。至於工商產業界能否負擔?值得觀察,即使台灣的電價相對國際或許仍低廉,但還有嚴重的產業五缺(缺水、電、地、工、人才)問題,若電價節節上漲,五缺也難以解決,產業出走外移風險也將增加。
陳建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濟學博士,曾任商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馬政府“國發會副主委”等職。現任暨南國際大學經濟學系教授、管理學院院長,研究專長為經濟發展、勞動經濟學、公共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等。
針對台灣電價調漲,陳建良表示,顯示出台灣官方長期全面性的介入、調控、補貼電價,是非常錯誤的做法。他說,台灣過去在能源價格上採取亞鄰國家最低價政策,用意在於照顧弱勢、民生、維持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可是要滿足上述目標,能源結構需要有完善的配套,以目前台灣的電力供應方式,沒有本錢繼續抑制電價,因此電價調漲是正確方向。
陳建良說,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政府去補貼能源價格其實並不符效率,因為就能源使用邏輯來看,富人用的一定是大於窮人,產業用的一定是大於民生,所以政府如果去壓低能源價格,其實是補貼富人、補貼企業比較多,窮人、弱勢反而沒有受惠,所以政府應該尊重市場機制,反映國際能源行情,若真的要照顧基層弱勢,應針對特定對象或者行業別去補貼,而不是全面抑制價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