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日北海道鄂霍次克海文化經濟交流協會,在楊孟哲協助下成立。(楊孟哲提供) |
後來他慢慢印證父母講的一些道理,像是日本人很守法,去人家家裡,拖鞋要擺向外面,發現日本人對台灣文化面和生活面的改造徹底成功,比照大陸社會,台灣生活確實受日本很大影響,但對於某些皇民化和種族歧視,台灣人卻是麻痺的。這跟國民黨初期統治失敗有極大的關係。
楊孟哲說,多年來,他走訪調查戰前東亞殖民地樺太(庫頁島)、琉球(沖繩)、朝鮮(韓國)、滿州(東北),除了朝鮮,他幾乎都去過,到處收購日治美術教科書、戰爭畫帖、寫真帖等殖民地相關資料。深知包括興建灌溉嘉南糧倉嘉南大圳的“八田與一”其實有過度誇大,都是執行日本帝國主義的南進政策,台灣人只是善良被利用,多年研究,就是要破解台灣人對日本帝國神話的迷思。
楊孟哲說,從台灣牡丹社、北海道、到釣魚台,都是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才利用國際法“無主物先占”技巧,利用時機,當中國受列強侵略、內戰,展開強取豪奪。
2011年八瑤灣事件140周年,他在琉球、台灣兩地協調,在屏東舉辦“八瑤灣琉球人事件國際學術研究會”,安排當年琉球受難者家屬代表野原耕榮、排灣族原住民部落後人華阿財,和協助善後的漢人楊友旺後代楊信德,重回事件現場,接受排灣族孩童獻上百合花,象徵和解與共生,促成三方大和解,也是希望能建立起少數民族對自我的史觀,而不是被日本人右翼觀點牽著鼻子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