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會談第一組總結報告,由楊開煌(左)總結。(中評社 李文輝攝) |
中評社北京6月22日電(記者 李文輝)“北京會談”21日閉幕,第一組議題的紅藍綠學者發言熱烈,尤其有綠學者發言,紅學者回應多抱持多來多聽,反而同樣來自台灣的藍學者,言詞犀利,迸出火花。
負責總結的台灣銘傳大學教授楊開煌整理五大議題爭議如下:
第一議題“兩岸關係的機遇與挑戰”的爭議,包括兩岸關係中出現的變數、常數,有不同看法;其次,如果判斷有誤,機遇將會變成挑戰。
第二議題“如何強化兩岸認同”的爭議,一是“普世價值”,紅學者認這是宗教領域、西方觀點;綠認為是好價值,並做了國際政治比較。二是民進黨對大陸的認識亟待加強。三是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李鵬提到,從動態來看,兩岸認同已有所增加。
第三議題“政治安排、和平發展”的爭議在於:一是認同分歧與條件、寬容條件成反比;二是思想解放與堅持原則;三是國家、政府邏輯可期,但現實難分;四是台灣與美國的關係的親密是因?還是果?
第四議題“國民黨、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差異”的爭議:一是民進黨內部對兩岸政策有分歧;二是台灣也有分裂的結構力量,成為兩岸發展的隱憂;三是民進黨對國際現實的認識應從權力結構、外交行為、兩岸關係三個角度入手理解;四是客觀冷靜看待中國與周邊關係。五是面對差異貴在傾聽。六是大陸的政治發展,也有變化,宜作客觀判斷。
第五議題“綜合討論”,爭議在於台灣文化大學政治系主任楊泰順認為“一中三憲”目前在兩岸的憲政文化不夠紮實的情況下不易實現,且容易消失台灣的主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