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會者專注看著簡報聆聽。(中評社 李文輝攝) |
關於琉球最近動態,林泉忠指出,70年到80年代,因為日本本土一體化的進展與美軍基地的長期化,使琉球身分走向雙重認同(“日本人”與“沖繩人”)。但90年代至今,因大田縣政府的誕生與1995年美軍強暴沖繩少女事件影響,“沖繩自立論”趨向主流化。
林泉忠觀察,琉球社會動向包括:官民一致的沖繩自立運動、沖繩自治研究會、琉球獨立黨復活、琉球民族獨立綜合研究學會的出現等,都是指標。而左右琉球民眾認同有三大變數,分別是美軍基地問題、經濟自立問題,以及歷史認識問題。
林泉忠分析,從“何謂沖繩人”命題來看,可以看出以“日本人”(Yamatonchu)為區隔對象的“沖繩人”(Uchinanchu);與“日本人”意識相競爭的“沖繩人”意識。其中隱含的是族群認同與民族/國家認同的兩面性。
林泉忠認為,從琉球/沖繩的個案啟示,顯示認同的可變性、國家力量介入的可操作性,與“中心--邊陲”關係的視角,“邊陲”是否為宿命?值得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