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1月9日電/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吳子嘉今天在該報發表文章,題為“中美新局下 民進黨的台獨路線”。
文章說,美國總統奧巴馬贏得連任,中國十八大確定“胡規習隨”的對台政策基本路線。在美、中兩大強權,各自展開新局的轉捩時刻,蘇貞昌首度對兩岸關係進行重大發言,但通篇強調“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刻意忽略“中華民國”,此舉,形同直接否定胡錦濤一個中國的框架,也相當程度的關閉民、共對話空間與可能,宣告民進黨將朝台灣獨立路線傾斜。
即將卸任中共總書記的胡錦濤,在向十八大進行政治報告時,在對台工作上的內容大致上雖延續十七大基調,但同時也做出相當細緻的微調,認為兩岸關係應進一步“作出合情合理安排”,他也刻意避開武力相關字眼,讓兩岸互動有了更大彈性的想像。
然而,在胡錦濤重申積極促成兩岸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並共同達成兩岸簽署和平協議後,馬政府立即由“國防部”公開表明“軍事互信機制時機未到”;“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更定調“和平協議、政治性對話,不是優先急迫事項”。
同一時間,馬英九透過亞洲週刊專訪指出,上任四年來,與美國關係愈來愈穩定,是中美斷交三十多年來最好的時刻,未來會持續與美國發展,“再”對兩岸政策提出新內容。
從府方的發言及動作來看,馬英九已經清楚對外透露出兩項重點。第一,在他任內,不可能與中國大陸展開政治對話,更不會簽訂和平協議;第二,在美、中之間“既圍堵又合作”的競合局勢下,馬英九將高舉“重美輕中”路線,站上美國盟友陣營。
然而,回顧過去四年,馬英九處理美、中關係的策略,就是將無意與中國大陸打交道的民進黨,當成兩岸交流的“煞車皮”,只要中方釋出有意與台灣在經濟之外進行“更突破性交流”時,民進黨就變成馬英九拒絕胡錦濤的“民意擋箭牌”,這種“白臉與黑臉”的兩手策略,讓民進黨吞了不少悶虧,卻也無力扭轉情勢,終而在大陸的壓力下,錯失二O一二執政機會。
換言之,如何拔除被國民黨強行蓋上的“黑臉面具”,重新擬定兩岸政策,已成為民進黨挑戰二O一六的關鍵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