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伯雄與與會的客家精英合影。前排由左至右黃肇松、吳伯雄、饒潁奇;後排由左至右:中評社副總編輯羅祥喜(左一)、圓山飯店董事長李建榮(左三)、中評社社長郭偉峰(左四)、大陸客家籍學者徐博東(左五)。(中評社 楊璟惠攝) |
不過我也要強調一點,各地方有各地方的做法,台灣的做法是,有個客家基本法。從世界各國來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有專門的機構,專門的人員,專門的預算來推動客家文化的,只有台灣。所以,台灣也有自己的優勢,我們做的也不算少。我到大陸參加懇親大會、同世界各國的人交換經驗意見的時候,我也將台灣的情況,同大家講。比如對公共場所的用語,像坐高鐵,你用了閩南話,也一定要有客家話,所以客家話的使用,也有相當平等的地位。
目前台灣客家文化最大的問題是,台灣地方太小,人口流動太快,說客語的人和客家莊逐漸減少,消失。比如我住的中壢,四五十年前,都是客家莊,講客家話,但隨著經濟發展、時代變遷,現在講客家話的人越來越少,反而出現許多什麼別的同鄉會。所以我也講,以後大陸隨著整體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交通的便捷,交流越來越多的時候,客家莊也會碰到類似的問題。
第二點要講的是,今天在台灣,有很多大學成立客家學院,努力地做了很多事情,在條件不是很好的情況下,盡了心,盡了力,不過大陸也有很多客家學術團體,希望兩岸學術機構,對客家的研究,對客家學的研究,要多多交流,多多交換,避免過度重複,浪費資源。我覺得這很重要。
我也建議,我們台灣的客家學院,研究的對象呀,可以跟縣市政府的客家事務局,就共同面臨的問題,用學術的力量來幫忙。比如對客家文化的保存問題,客家的“詩”值得推廣發揚,可是它要有甚麼方法保存,流傳,值得大家來探討,客家文化應該要讓年輕一代願意加入、學習,客家文化才能不斷流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