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專論:台北會談後 兩岸應加強聚同化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19 01:57:51  


 
  在“台北會談”的平台上,兩岸與會者思想的交鋒,充分體現出求同存異的精神。雖然與會者的意見各有不同,但都能求兩岸的“大同”,即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著想,為兩岸人民利益考量,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當然與會者對“異”的部分也都公開、坦誠地提出來,有些意見也進行了堅持和保留。總體而言,紅、藍兩邊,因為過去雙方通過多次會議的場合(如國共論壇),彼此的看法相對較為接近,但雙方在政治議題上還是存在歧見;而在本次會議上,紅、綠兩邊從一開始就有交鋒。陳明通以講故事的方式,凸顯台灣與大陸的差異;吳釗燮更是在陳述民進黨的政策,援引島內民調對兩岸“統獨”表達意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民進黨兩岸關係論述的不足。而藍、綠雙方在兩岸關係論述上顯然也具有較大差距,不是短期內可以達成一致的。

  由上可見,兩岸透過“台北會談”的思想激蕩和交鋒,將彼此間“異”的部分更加明顯地擺到台面上,一方面有助於相互之間的了解,清楚地認知彼此的觀點和意見;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課題,即兩岸在未來如何進一步增進和鞏固彼此“同”的部分,如何化解雙方“異”的部分,這對兩岸實現可持續和平發展而言無疑更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兩岸“求同存異”必然要向“聚同化異”的方向前進,這符合兩岸關係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是兩岸進一步深化交流合作的現實要求。對於兩岸聚同化異,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兩岸要在未來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透過不斷深入的溝通,進一步加強彼此之間的了解與認識。“台北會談”為兩岸深入溝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為雙方深化交流創造了很好的模式。兩岸完全可以以此為契機,在“台北會談”奠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溝通協調機制,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加強兩岸的聯繫。包括兩岸智庫、學術界的交流,也可包括兩岸基層的廣泛交流。在交流中更為清楚、透徹地認知彼此間的同和異,達到知己知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