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發堂大樓。(中評社 周敏煌攝) |
釋開豐生前表示,他當初出家只是想蓋間茅屋修行,由於受人之託,管教一個精神病患,由於患者有放火癖,他怕患者留在屋中會把房子燒掉,於是將兩人的褲帶相連結在一起工作、生活,沒想到這一連一拖,竟然讓精神病患的病情大為好轉。
後來,釋開豐依此經驗獨創“感情鍊”民俗療法,他將一條鐵鍊分別扣在症狀比較輕微和嚴重的患者腰際,讓兩人生活作息在一起,達到“以動帶靜”、“以靜制動”的平衡效用,釋開豐並在堂內塑像,供患者頂禮膜拜,患者平日必須養豬、養雞、裁縫加工,自力更生,自給自足。
1982年,擁有大學學歷的釋心賢拜釋開豐為師,並落髮為尼出家,總理龍發堂所有行政事務和對外新聞發言、聯繫工作,成為釋開豐得力的左右手,逐漸朝多元、企業化組織發展,收容的精神病患曾逾千人,成為全台最具規模的精神病患收容機構。
1999年,台籍報道攝影家張乾琦,將多年在龍發堂所拍攝的一系列人像照片,在紐約一項人權攝影展展出,身體上鍊的精神病患影像,引起國際高度關注,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等國際媒體,也先後刊登龍發堂系列專題照片,讓龍發堂在國際間聲名大噪。
龍發堂揚名國際,釋開豐除應邀到國際精神學會年會演講,介紹民俗療法外,也應邀參觀大陸各地精神病院並予以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