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面臨增長乏力的困境,日本正試圖通過改革,跑贏中國這個亞洲對手。文章認為,相較而言,日本民主體制或能在精英階層的壓力下更好地回應大眾需求。上周,中國央行做出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下限的決定,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國有銀行存貸款利率管制的競爭屏障。但是,文章指出,中國尚未放鬆家庭存款利率管制,尚難有效刺激消費需求。
文章稱,日本現行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尚缺一個社會文化上的轉變。要讓改革取得更大進展,還要讓更多的日本企業和勞動者不畏失敗,勇於冒險。在經濟學的概念裡,這是對日本進行一次“創造性的破壞”。而且,若要讓社會更具冒險精神,安倍還必須改變銀行為小型企業貸款的模式,兌現承諾,取消銀行對小企業東主的個人擔保要求,降低公司雇用和解雇工人的難度。
文章稱,在日本,過分強硬的國家領導人常被群起攻之——在過去短短的七年間,日本已經前前後後換了七位首相。而且,日本社會強調“共識決(creeping consensus)”,這並不利於在實質上解決問題(譯者注:舉例而言,據天下雜誌2008年9月網路版文章,日本企業在達成“共識決”的過程中,代表時常決策遲緩、各方妥協,最後形成的是“大多數人可以接受的中庸選擇”,而未必是“對整體利益最好的選擇”,而且,集體決策也意味著出事無法追究責任,也無所謂個人表現。)。
不過,文章表示,為了在社會上建立對其改革的支持,安倍展現出足夠的政治耐心。利用中國軍事的發展和力量變化,安倍還成功鼓吹部份日本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而到目前為止,他的系列舉措似乎也對提拉東京股價和消費需求不無效果。
世界經濟需要一個健康的日本,日本既要推動經濟增長,也要向世界,尤其是歐洲國家做出表率,教會它們作出艱難決定,尋求改革。文章認為,時勢如此,各國更應患難與共;現行民主雖尚存缺陷,卻最適於共享時難。
文章最後說,日本過去的多次選舉最終流於形式,但這次選舉的反響,或將超越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