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創會會長兼主席陳有慶(左二)、會長余國春(左一)及副會長李文俊(右一)在午餐會上向莎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主席郭少明博士致送紀念品。(中評社 廖梓達攝) |
郭少明表示,莎莎運營至今,他所堅持的三個策略統統源自創業之初:優惠價格、最新且多元的產品選擇、優質的顧客服務及購物體驗。
1989年,莎莎的店面已是当年5倍,郭少明卻迎來第一個經營危機──店舖業主趁機要求加租三倍。生意剛剛起步、資金並不充裕的郭氏因為逾期回覆,店舖被人搶走。二人一度心灰意冷,移民加拿大,但在溫哥華待了3天後,自覺“當地生活猶如等死”的郭氏夫婦旋即回港,在銅鑼灣駱克道開設首間獨立店舖,大推“開放式產品陳列概念”,同時提前6個月遷出舊址,並請專人來回兩個地址領走客人。经此一役,莎莎得到新生。
雖然銅鑼灣新店的店舖比原來的店舖更貴,但是,“租金貴是有價值的,新鋪12萬多的租金卻給我帶來一千多萬的生意……這證明我的概念是對的,我的服務是好的,我的生意模式是可以成功的。”郭少明稱,這次經歷讓他“一隻井底之蛙茅塞頓開。”
有危就有機 以攻為守迎接挑戰
經歷第一次經營危機,郭少明的生意反而打開局面,新店開張8個月後,名氣已由海外遊客傳至日本與中國台灣,吸引兩地媒體前來採訪。在1989年至1997年的9年間,莎莎新開7間店舖,年收入直破7億港元。公司自1994年啟動上市程序,由“家庭式經營”轉型至“企業化管理”。1997年,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股份超額認購逾500倍,成為首間在港上市的化妝品專門店。
但在上市第二年,香港遭遇亞洲金融風暴侵襲,海外遊客數目大減,莎莎改變策略,逆市而上在本港旺區增開分店,開拓本地消費市場,生意不跌反升,成功抵禦第二輪危機。2003年,香港爆發SARS病疫,莎莎調整貨品供應,增售衛生產品應市,又趁租金大跌增開10間分店。隨後,香港自由行旅遊市場開放,大批內地遊客抵港,莎莎成功迎合商機,再抵一輪經營危機。再到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莎莎已經駕輕就熟,再度逆市錄得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