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的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洪耀南。(中評社資料圖) |
中評社澳門12月12日電(記者 魚莎莎 林艶)日前,第四屆兩岸關係澳門論壇在澳門理工學院舉行。台灣的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洪耀南發表看法,認為兩岸因素(台灣應與中國維持怎樣的關係與互動模式)與兩岸經濟因素,在2012年的大選中,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同時隨著兩岸經貿交流的深化與擴大,兩岸議題亦有經濟化的發展趨勢。
洪耀南認為,台灣自從開放與中國交流以來,便維持著“政治疏離、經濟融合”的局面。然而隨著馬英九上任以來,加速了與中國交流的速度、廣度與深度,表現在兩岸人員往來更加頻繁、來台觀光陸客的增加,陸客帶來的外匯收益,以及ECFA對部分產業所帶來效益等。
但是洪耀南指出,雖然隨著兩岸交流的深化與擴大,對於選民的投票抉擇造成了影響,但並不會進一步影響台灣民眾的政治認同與國家選擇。
洪耀南根據過去的民調調查結果得出,以族群認同而言,若將台灣人認同比重減去中國人認同比重當作是台灣人認同指數。根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調查,台灣人認同指數從1993年的負7.9%增加到2000年的24.4%,再增加到2007年的38.3%,最後增加到2011年的48.3%。馬英九執政四年是台灣認同指數增加最快的時期。
另外,再從國家前途選擇而言,將贊成兩岸最終應該統一(獨立)的比重減去不贊成兩岸最終應該統一(獨立)的比重當作是台灣人統一(獨立)指數。根據遠見民調中心,台灣人統一指數從2006年的負25.8%惡化到2011年的負53.9%;台灣獨立指數從2006年的4.0%提高到2011年的14.6%。馬英九執政四年所累積的反對統一、支持獨立的民意超過民進黨執政的八年。
洪耀南總結,這些民調顯示,儘管兩岸交流更加頻繁,但卻仍然反映出台灣民眾希望與對岸維持經濟融合、但政治疏離的關係。兩岸經濟與社會交流無法改變台灣認同深化的趨勢,也無法改變台灣人民對於兩岸終局的看法,絕大多數的台灣民眾仍要求保持彈性與務實。
洪耀南指出,至於對政黨的啟示與因應而言,儘管蔡英文在2011年8月提出“台灣共識”的主張,以作為對“九二共識”的因應與反擊,但並未在選戰中發酵、未獲得選民認同。而是否接受或承認“九二共識”,在台灣社會亦尚未形成共識。因此,如何在維護台灣主權與堅持台灣主體性的前提下,與中國維持兩岸政府互動與擴大兩岸社會經濟交流,是政黨爭取兩岸關係選民與兩岸經濟選民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