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客家人始終是祖國統一的堅強擁護者
日本占據台灣,除了武力上強制鎮壓,還對台灣人民實行殘酷的政治壓迫和經濟掠奪,而且在文化上進行野蠻的精神摧殘。具有強烈民族意識的客家人置個人安危以度外,滿懷報國之志,以各種方式宣傳救亡圖存、維護自己作為中國人的權利等道理。針對日本殖民者實行的奴化教育,開辦各種類型的學校,很多客家人開辦了“書房”、私塾和私立學校,廣大師生不顧禁令,偷偷上課,教師用客家話講授漢文。
20年代至30年代,祖籍蕉嶺的客家人吳濁流,是台灣現代、當代文學史上承前啟後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反對奴役、爭取獨立和自由的立場和政治傾向,充滿著強烈的民族意識、時代精神和熱烈的愛國情感,他最著名的長篇小說《亞細亞的孤兒》等作品,他對其他客家人,如鐘理和、鐘肇政、鐘孝上等,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30年代至40年代中期,日本殖民者為配合“皇民化運動”,對台灣文藝界殘酷圍剿,台灣新文學運動遭到空前摧殘。但是愛國進步的知識分子不甘屈服,有的轉入“地下”,有的採用隱晦、曲折的手法,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與日本殖民者的文化鉗制政策和所謂“皇民文學”巧妙周旋和鬥爭。小提琴家蘇萬鬆,著名山歌手兼采茶戲演員阿玉妲、梁阿才等,還有演民族傳統的正音京戲的班子“宜人園”等,以客家話、京腔演唱“三國演義”、“封神榜”、“包公案”等傳統名劇,在啟發和鼓舞台灣同胞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精神方面,都起了積極作用。
祖國大陸抗日戰爭爆發後,島內的廣大同胞鄉親,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英勇的鬥爭,用實際行動支援祖國的全面抗戰。客家人鄭進安、蔡買生、鄭資深、龍才、陳景岳等人,在台灣組織了中華會館、抗日救國會等社團,或者在敵後戰場,瓦解敵軍;或者浴血疆場,與日軍進行了殊死的戰鬥。他們為祖國的抗戰事業,為台灣的回歸祖國,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在歷史上,客家人是護台禦敵、保家衛國、維護統一的一支中堅力量,他們始終是祖國統一的堅強擁護者。如今,香港、澳門先後回歸祖國懷抱,兩岸關係日趨緩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海峽兩岸的客家人也正在為此做著不懈的努力,他們將繼承先輩們的精神,為實現祖國統一的宏圖大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繼續努力奮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