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評社 廖梓達攝 |
中評社香港3月14日電/與本屆“兩會”不少代表和委員對港澳台以及外國記者“三緘其口”不同,在世界矚目的中國總理記者會上,港澳台以及外國記者沒有受到“排擠”,而是獲得總理“青睞”,取得壓倒性“勝利”。特別是總理回答了本報提問後,本人作為香港商報一分子,內心更是澎湃起來。
香港商報報道,自從去年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後,中國外交的風格正在發生轉變,構建新型大國關係,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和舉措一一出台。李克強聽完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關於“中國與周邊關係的前景”問題後,先是誇獎其“中文標準”,後又講了一個故事,借一個越南女店主之口表示,“還是和平友好吧”,最後稱要擴大與鄰國“利益的交匯點”。這正是中國近一年來對待鄰國的態度。
回答美聯社記者“中美關係”問題時,李克強把中美存在的分歧比作“合作中的‘煩惱’”,他披露,“中美的共同利益可以說是遠遠大於分歧,去年我們雙邊貿易額達到5200多億美元,粗略算的話,每一個工作小時,中美之間可能有1億美元的生意已經做成了。”
“近水樓台可以先得月。”李克強以這樣回答記者對於“香港發展前景”問題。而回答台灣媒體關於兩岸關係的話題時,李克強僅用了一個“進”字,敘述出兩岸關係和未來發展趨勢。
一面說著“幹一寸勝過說一尺”的李克強,一面拿出大量時間回答海外媒體的問題,反覆誇獎外國記者“中文流利”,無疑透露出一個資訊:“中國的開放政策不會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