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還指出,包括著名理論家威廉•克里斯托爾(William Kristol)在內許多新保守主義人士都認為,華盛頓必須不計任何代價地保證其在中東地區的主導地位。在他們眼中,保持地區穩定並非第一要務,他們認為,如果地區動盪反倒有助保證或維持美對地區控制的話,又有何妨?
一些新保守主義人士還為這種理論起了個名字:創造性破壞。根據新保守主義搞手邁克爾•樂登(Michael Ledeen)的描述,“創造性破壞就像我們的中間名一樣,無論在我們所處的社會還是在國外,這都是我們的個性特徵。”正如樂登所言,這個概念已被新保守主義者運用於國內外各類政策之中。
文章又稱,新保守主義陣營相信,在談到伊朗這個國家時,合作絕非選項。他們認為,在地區問題上,聖戰分子並不是美國真正要面對的問題,相比之下,伊朗的威脅反而更大,因為後者有意取代美國,成為地區事務話事人。同時,如果地區動盪能夠削弱甚至耗盡伊朗心力的話,美國自然成為得益者,何樂而不為?不論如何,這不過是“創造性的破壞”而已。
但是,文章也說,如果美國當局認為,地區穩定的重要性要高於加力中東或獨霸中東的話,與伊朗合作則是一個可行的選擇,尤其是把中東地區日益弱化的戰略意義放到全球格局上去看的時候。基於這樣的邏輯及考慮到發動又一場地區戰爭的代價和美國日漸提升的能源獨立性等問題,美國將重心移出中東的策略完全得當,特別是在它已將中國視作對其全球優勢地位構成真正挑戰的對手時。
對持有以上“中國威脅論”的人士而言,維持中東地區的穩定遠要比控制這一地區來得重要。他們認為,波斯或許是只吼叫著的獅子,中國卻已是一頭騰起中的巨龍。
因此,文章最後稱,和伊朗展開合作也就顯得更具意義,這不僅能讓美國專注於東亞或者本土更要緊的事務,也讓其免於再陷伊拉克亂局的危機。同樣的道理,既然選擇主導中東地區最終將把美國拖入永無終日的地區戰爭的話,奧巴馬一直堅持排拒新保守主義聲音的做法也就不無道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