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2014年超過了GDP,實現實際增長8.0%,達到約3245美元。此外,中國在去年創造了1070萬新的就業機會,將失業率維持在5.1%的合理水平。這兩項數據至關重要,只要中國繼續保持收入與就業增長,國家領導人就會有更大的政治空間,實施一些在2014年有所迴避且抑制增長、難度更大的改革。
正如我早前所言,經濟增速雖有所放緩,但北京當局還是應當讓人民銀行去具體制定緩衝措施,而不是注入新的財政刺激舉措。中國央行去年11月降息之後,中國國內貨幣環境依然緊張,而據彭博社提供的數據,中國在去年12月的貨幣狀況更是10年以來最緊張的一次。不過,這倒給了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相當的空間,在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微調中國經濟。據彭博社駐北京的亞洲經濟學家歐樂鷹(Tom Orlik)分析,鑒於中國當前健康的GDP增長及工業產值(去年12月同比增長7.9%),周小川在未來一到兩個月都不需急於放寬信貸。
不過,亮眼的數據下仍然不能否認的一點是:中國應該停止設定年度經濟增長目標。雖然2014年的實際增速只較去年全年目標少了0.1個百分點,但是,這樣預先設定的目標卻可能干擾當局的判斷,甚至引致不良行為。只要目標沒能達到,哪怕只是錯過一丁點,便足以攪亂市場和專家判斷,令當局制定年度數據時承受更大的壓力。同時,地方政府也隨之經受更大的下層壓力,或令地方經濟過度增長,以免拖累全國數據,進而抬升本就高企的地方政府債務占GDP比重(當前為約251%),令低效能、高污染的煙囪工業得以繼續苟存。
正如《經濟學人》雜誌亞洲經濟記者西蒙•考克斯(Simon Cox)所說:“中國並不需要通過高速增長來推動當局主要關注的高就業率,同樣的,如果中國有意改善環境的話,也不能再向過去那樣高速發展。”
一旦下狠功夫弱化國有企業的作用、遏制影子銀行借貸及改變以出口為動力的經濟增長方式,GDP就一定會受到壓制。出於維護社會穩定的考慮,中國領導人此前並不願意在以上幾個方面大刀闊斧地改革,但現在既然有數據顯示普通老百姓可以經受經濟增速放緩的考驗,中國領導人也應有更大的勇氣面對IMF的預期,在經濟改革上更有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