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經濟上,莫迪致力改良重重設限的商業法規,藉此開創自由市場,目前看來,有關計劃似乎已見成效。雖然2014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長較前一季度有所放緩,但是,5.3%的增速依舊遠遠高於過去幾年的數據。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印度1.9萬億的經濟總量有望在2015年實現6.4%的增長。另據世界銀行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rice parity)標準折算,印度也已趕超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此外,國際油價下跌一方面降低了印度通貨膨脹的風險,另一方面也讓其大大減少了燃料補貼支出。根據野村證券經濟學家去年10月的一份報告,國際原油每桶單價每下跌10美元,可提升GDP增速0.1%,降低通脹0.5%,同時有助減少當前的財政赤字。加之數十億美元的新增境外投資注入(包括來自日本公私營機構的330億),以及穩定利率環境和政府上調的投資上限,印度經濟發展可謂動力持續。
莫迪的改革計劃也包括改善國家基礎設施,包括建議增加8千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以滿足7%的經濟增長目標,以及開放銀行購買基礎設施債權,以推動債務市場的交易活動。去年年底,莫迪還成功獲得中國200億美元的基建投資。總體而言,這些措施有望幫助印度升級負荷過重的交通運輸系統,為更多地區提供穩定的水源和電力供應,並將技術運用推廣至全國更多地區。
而在各項基礎設施中最為重要的,當屬印度的人力資源。難能可貴的是,印度人口中包含龐大的年輕勞動力——65%的印度人年齡在35歲或以下——這為印度未來數十年提供了強大的競爭力保證。
為了釋放人口資源的潛能,印度政府也配套推出了系列舉措,包括改良教育,為農村勞動力提供其它產業工種的技能培訓,為每個居民提供銀行帳戶以培養個人理財觀念,提供免費人壽保險,推廣計算機和互聯網應有,逐漸為勞動者提供現代化技能,以適應快速增長的醫療保健、信息技術、電信科技和批發零售等行業逐漸湧現的用工熱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