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倍訪問中東及承諾撥款2億美元援助打擊伊斯蘭國之後,人質危機隨之爆發,事件敲醒日本民眾,更加深度介入中東事務的代價到底有多大。短期內,事件或為安倍及自民黨推動放寬和平憲法對當局使用武力,及為公民提供援助時所受的限制提供契機,但從長期來看,日本民眾的支持或將逐漸降低。
當前,安倍的外交政策依然受到各方阻力,包括大部份傾向和平主義和孤立主義,並對強悍外交政策深有保留的民眾,以及最近還在批評其向中東示好,甚至聲稱安倍呼籲支持打擊伊斯蘭國是這次人質危機原因所在的在野民主黨。
此外,即便兩名日本人質的被害或將讓安倍及其鷹派支持者在推動取消日本自衛隊所受限制的工作上更具膽力,但同時,也可能讓其在國內遇到更大的反彈,及讓本就日趨緊張的日韓和日中關係愈加緊繃。
當然, 這次人質被害事件也讓許多日本人意識到,伊斯蘭國的威脅是全球性的,安倍與其利用事件推動自己的政治議程,不如借此加深公眾對日本外交政策(包括貿易在內)如何影響國家安全的認識。反過來,這樣的公眾教育又可以為日本繼續以非軍事形式參與國際反伊斯蘭國行動爭取更大的支持。
與美國不同,日本在中東地區仍有信譽和軟實力,可以為美國及其它西方國家扮演調解角色。比如,日本可與埃及合作推動地區穩定的同時,推動後者對人權給予更大的尊重。另外,日本還是國際人道主義援助領域的帶頭者,且在難民救助等方面擁有出眾的經驗,這對幫助身陷惡劣環境的敘利亞難民大有幫助,而這也正是安倍早前出訪中東時所作出的承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