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2月22日電/台灣旺報22日發表社評說, “上海合作組織”第十四次政府首長(總理)會議近日在“中國鐵路心臟”之稱的鄭州(河南)舉行,會議主要討論組織架構內的經貿、投資、金融、交通與人文合作現況、前景和發展策略,上合組織已然從傳統的安全合作進到務實的經濟合作。
社評說,上合組織的前身是“上海五國”(中、俄、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會晤機制,肇因於“三股勢力”(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的共同威脅。2001年成立後被界定為區域性的“準軍事聯盟”,2013年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哈薩克時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規畫後,歐亞國家間的合縱連橫愈加明顯,落實“一帶一路”目標反成為驅動上合組織國家經濟合作的主要動力。
“一帶一路”戰略規畫著眼於整合周邊國家的經濟,推動與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密切合作並共建自由貿易區,始能奠定歐亞整體經濟合作的基礎。鄭州位居“新亞歐大陸橋”的關鍵樞紐,兩年前即已開通全程1萬餘公里直達德國漢堡的“鄭歐班(次)列(車)”,中國選在此地召開上合組織總理會議,自有深意。
相較上合組織的峰會較重視戰略走向,總理會議則多著墨政策執行面。李克強在會議上強調要重點打造“六大合作平台”(安全、產能、互聯互通、創新金融、區域貿易、社會民生),倡議各國洽簽反極端主義公約、支持阿富汗民族和解進程、成立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為成員國培訓人才等,披露出北京藉“一帶一路”規畫根絕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戰略思維。
社評說,上合組織宗旨為倡導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成立迄今一直面對“三股勢力”嚴峻挑戰。北京支持推進阿富汗民族和解,導因伊斯蘭國勢力已滲入阿富汗境內,直接威脅中國西部邊境安全,更已公開向中國挑明要在中亞國家開闢第二戰場。
伊斯蘭國崛起及其日益猖獗的恐怖攻擊,不僅造成阿富汗和中亞地區的不安,更嚴重威脅“一帶一路”建設的進程,影響到中國的周邊外交布局。中東安全情勢目前急遽惡化,美國與聯合國策畫的全球反伊斯蘭國聯盟,成效似乎不彰,上合組織反而提供了全球反恐合作的平台。
對北京而言,絲綢之路經濟帶規畫是為確保中國周邊的安全環境,上合組織立場與合作進度,至關重要。俄國與中亞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與中國不盡相同,但多傳承前蘇聯的發展模式。冷戰結束後,上合組織國家既有反恐決心、能力和經驗,彼此又能不定期舉行反恐聯合軍演,因此伊斯蘭國勢力大規模的滲透中亞,並非易事。
成員國數量多寡往往是檢視國際組織影響力大小的因素。上合組織成員已從初期的6國逐步擴大。7月烏法峰會決議正式接納印、巴為正式會員,白俄羅斯取得觀察員地位,亞塞拜然、亞美尼亞、柬埔寨、尼泊爾加入對話夥伴,上合組織勢頭會持續擴大。
社評說,上合組織目前已總計18個成員,彼此關係難免呈現結構性的分歧。中俄對接納印巴為正式會員的算計不同,中印、印巴、土耳其與伊朗、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也有歷史心結,爆發過領土衝突。最近敘利亞危機引爆出的俄土爭端,更讓人質疑上合組織的發展前景。
社評說,落實“一帶一路”戰略目標需要跨越全球60餘國,時間可能長達30至50年。上合組織架構未來需要建構有效的多邊協調機制,以減少“一帶一路”建設進程的阻礙因素,北京與上合組織合作推進“一帶一路”的道路仍然漫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