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上海嘉定書香文廟 狀元橋上儒風千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07 00:43:42


孔廟年代最久的古樹(中評社 臧涵攝)
金榜題名(中評社 臧涵攝)
孔廟(中評社 臧涵攝)
孔廟祭祀的樂器(中評社 臧涵攝)
孔廟祭祀的樂器(中評社 臧涵攝)
古時候的樂器——編鐘(中評社 臧涵攝)
明清科舉考試選官簡圖(中評社 臧涵攝)
清代麻布小坎肩上寫滿了八股文,用來作弊。(中評社 臧涵)
科舉考試作弊小抄(中評社 臧涵攝)
不同的大臣批閱的試卷,打的分數給皇帝做參考。圓圈、三角形等都是代表不同的分數。(中評社 臧涵攝)
古代文官官服上代表等級的圖案。(中評社 臧涵攝)
科舉考試的座位(中評社 臧涵攝)
進京趕考(中評社 臧涵攝)
高中狀元,衣錦還鄉。(中評社 臧涵攝)
中評社一行參觀孔廟。(中評社 臧涵攝)
歷代狀元榜部分(中評社 臧涵攝)
當時科舉考試的題目(中評社 臧涵攝)
孔廟大殿裡的字(中評社 臧涵攝)
中評社記者在狀元橋上合影
  中評社上海12月7日電(記者 臧涵)“儒風千載話先賢,至聖先師德為先。禮義智仁敦孝悌,和諧社會五千年。”這是詩人在瞻仰孔廟寫下的感慨詩章。孔子乃中華民族仁德治國的向征,孔子思想流傳千古,影響著一代一代的中國人,同時也影響著全世界。為感受千年儒風,中評社上海走親團一行昨日走訪了上海市嘉定孔廟。

  上海嘉定孔廟,又名學宮。坐落在嘉定城中法華塔南首,南大街183號,始建於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規制崇宏,甲於他邑”,有吳中第一之稱。解放前,孔廟備受戰禍之害。新中國成立後,上海市文管會兩次撥款進行修葺,修復舊觀。現存建築雖僅原來的十分之六七,仍不失為目前國內比較完整的孔廟之一,有“吳中第一”之稱。1962年,嘉定孔廟被公布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竪立在孔廟門前有三座高聳挺立的牌坊,在中間,匯龍潭旁,竪著高高的牌坊,上有橫幅,建於明晚期的“仰高”坊。“仰高”二字出自《論語》“仰之彌高”,意思是讚揚孔子的學問博大精深。東西兩邊“興賢”、“育才”兩座牌坊分別建於南宋年間和元代,表示孔廟辦學校的目的是為了培育人才,選拔有才能的人。

  據現場工作人員向中評社記者介紹,孔廟的第一道門是始建於元代的欞星門。欞星是古代天文學上的文星之一,之所以用它的名字命名,是表示天下的文人學士集學於此。

  進入欞星門,看到呈半圓形的水池,叫做泮池,上橫三坐石橋。泮池,開鑿於南宋時期,“泮”,即“半水”,在古代,天子之學叫做辟雍,鑿池圜水;諸侯之學叫做泮宮。池如半壁,半於圜水,所以稱之為“泮池”。據說凡是進孔廟的欞星門後應該就有泮池和橋,但是,在上海黃浦區的文廟就獨獨少了泮池和橋,以前是有的,文革後重建就沒了。

  孔廟的第二道門稱大成門,意思指孔子的學說集中了古代文人的思想智慧,并且達到了至高的境界。大成門內左右共昂首伏著7只贔屭,背上馱了七塊石碑,石碑上的文字主要記載了元、明、清三代重修孔廟和縣學以及祭孔活動的情況。

  記者看到,孔廟門前的三座拱橋,很像紫禁城內的拱橋,三座並排。中間那座橋便是狀元橋,背景是孔廟第二道大門,前有兩枝古樹,一顆茂盛,一顆有些枯。仿佛枯枝上攀著滕葉,枯中出綠,帶有一種仙樹枯骨氣概。

  往里走就是大成殿,重檐飛翹、巍峨雄偉。前置石台,更顯氣勢。大成殿現陳列孔子塑像及孔子和孔廟的資料。
<nextpage>
  孔廟內的排布擺設也是很有講究的:孔子位居中,由孔子位依次往外展開是:正中祭器;然後兩邊是琴;再左邊編罄,右邊編鐘;再左特罄竹,中香爐,右特鐘;再左敔(音yu),右柷(音zhu);再左插麾、旌,右插旌、麾。規規矩矩,一點也不馬虎。

  堂內擺放孔子塑像,令人肅然赴敬。四周圍牆接近房梁的地方,貼的是孔子授學以及孔子與弟子之間發生的一些故事。

  孔廟是中國歷代皇朝祭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廟宇。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曲阜孔廟始建於孔子去世後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漢武帝時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孔子的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封建文化的核心。唐太宗貞觀四年(630),下詔全國普建孔廟。歷代統治者曾將孔子奉為“大成之聖文宣王”、“至聖先師”等,皇帝親臨孔廟祭祀,清乾隆皇帝曾八次到孔廟拜謁。聯想孔廟、孔府與孔氏墓地孔林合稱“曲阜三孔”,這組龐大的古代建築群,歷經滄桑,仍坐落在曲阜城內,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

  在孔廟側房內布置著上海中國科舉博物館,據說它是目前海內外唯一的科舉專題博物館。

  上海中國科舉博物館利用孔廟古建築的自然分割,以“科舉制度沿革”、“科舉與儒學”、“科舉與社會文明”、“科舉考試程序”、“科舉與教育”五個板塊,使用科舉文物和相關展品一千餘件,全方位展示了中國科舉制度的歷史變遷,生動地再現了自隋朝開科取士到清朝廢止科考,科舉制度1300年的興衰史。

  中評社上海走親採訪團一行12月4日抵達上海,將在上海進行為期一周的走親採訪報道。此次中評社上海走親採訪團由十一人組成,包括台灣中評通訊社社長俞雨霖、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郭偉峰,成員還包括台灣中評通訊社總編輯林淑玲,中國評論通訊社常務副社長周建閩、台灣中評通訊社主任記者黃筱筠、台灣中評通訊社高雄特派員高易伸、台灣中評通訊社台中特派員林穀隆、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新聞中心主任林艶、中國評論通訊社國際部主任郭至君、中國評論通訊社記者金裕超、中國評論通訊社記者臧涵。

<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