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開第一槍!蘇系前中執委公開信要求徵召蔡
http://www.CRNTT.com   2019-05-29 10:37:29


民進黨前中執委蔡憲浩(右)。(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北5月29日電(記者 黃筱筠)民進黨今日下午將召開中執會再度處理2020初選相關事宜,中執會前夕,蘇系前中執委蔡憲浩發出一封公開信指出,創黨至今已20餘年,曾執政、後在野,現又執政,期間黨有任何難以取捨的案件,都是中執會做最關鍵的決定。因此,他大膽建議以中執會進行過半數的表決,徵召蔡英文同志繼續作為2020“總統”的候選人。

  蔡憲浩目前為中小企業信保基金董事長,過去擔任多屆中常、執委。

  以下為公開信全文:
 
  致民進黨中執會委員的一封公開信 

  各位中執委同志們,大家好:

  我是大家的老朋友蔡憲浩,今年58歲,曾任5屆中常委及1屆中評委,也曾擔任2屆台北縣黨部主委以及8年的台北縣黨部評召,更多次擔任選對會委員。我不敢說我最懂黨務運作,但多年的經驗讓我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可提供給各位執委同志們參考。

  首先,我必須說明我不代表任何派系,我也絕對未與兩位候選人或其幕僚互動,也未曾向蘇貞昌院長報告。基於我個人對黨的使命感,以及黨永續發展的期待,基層民眾對這次“總統”初選作業怨聲載道,我不得不站出來提出我的淺見,我知道我這樣做必遭受各種批評,染黑染白染藍染黃甚至染紅,我都願意承擔。因為若明知應為而不為,將對不起多年來支持我擔任黨幹部的同志們,也辜負了一路栽培我的蘇院長。以下我分點說明:

  一、(一)黨的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它顯示黨的健全性及體制化,也唯有在健全的制度下才能有公平、公開、公正的競爭機制;但前提是不管是兩人、三人或多人參選,大家的起跑點應是要公平一致的,只有這樣,制度才有意義。但可惜的是,這次的初選,起跑點是不公平的。

  (二)一切爭論的起因在小英的民調。何以小英民調這三年會低?是她做違法的事?形象不好?或酒後駕車……等,都不是!是因她提出多項長遠政策,如“年金改革”、“國防自主”、“一例一休”,“婚姻平權”、“空汙防治”、“非核家園”、“堅守主權”……等許多重要但不易短期有成果的改革,而造成今日她民調低落。但改革需要時間的淬鍊,我請各位中執委不要忘了,這些都是黨長期主張的核心價值,當初小英主席提出這些政策時,是經過中常委討論及中執會同意後,才進入“立法院”及“行政院”程序運作,但小英“總統”推動時,遭遇藍營反制,自己人也沒有強力辯護,導致爾今小英民調低迷。如今這樣的結果卻要小英“總統”一人承擔,試問這樣公平嗎?
 
  再者,若推動這些政策是錯誤的,那表示黨當初決議的方向也是錯的,現在該做的是立即改正並向全民道歉(因後期大選此問題也必遭對手挑戰),但若是對的,怎可因一時民調低落而陣前換將?若這種模式成為標準,那以後我相信未來的“總統”絕不會提長遠規劃,都只要做短期運作,放煙火式的政策以求民調保持高度支持,如南部某市長只是用做秀式的喊吶就可高民調,請問這是民進黨要的初選制度嗎?本黨創立之初就是為了讓台灣人民能在自由、民主的環境下,經濟能長治久安,這些都需要各項長遠規劃,若今天因承擔黨的方向而導致一時民調下降就斷其連任,這對依循黨的理想方向並勇敢執行的“總統”情何以堪? 

  二、若堅持要進行初選,不管結果如何都將造成黨內的不信任,甚至分裂。而永續執政是需要培養人才的,若此例一開,“總統”將不再信任她(他)所派任“行政院長”,院長也不再信任部長,那麼民進黨人才培養必將中斷,甚至落入派系的鬥爭及恐怖平衡式的領導,這不但非全民之福,也將會是民進黨創黨以來空前的大災難! 

  三、過往黨在面對難以取捨的關鍵時,中執會絕對有其權力與資格可以決斷。也許會受批評謾罵,但做應做的事,不就是我們擔任中執委的目的與責任嗎? 

  四、創黨至今已二十餘年,曾執政、後在野,現又執政,期間黨有任何難以取捨的案件,都是中執會做最關鍵的決定,今天這個案子,更是民進黨前所未有的難題。所以,這件事需要各位中執委先進們的智慧、堅決與勇氣來做出決定。因此,我大膽建議以中執會進行過半數的表決,徵召蔡英文同志繼續作為2020“總統”的候選人。

  五、最後,我懇請停止對賴清德同志再做任何不理性的批評,清德兄是本黨非常重要的資產,在民進黨未來的永續經營規劃中,他具有舉足輕重的份量。我相信他是一位有使命感、有理想、有愛心、勇於承擔的同志,他積極爭取2020“總統”參選,我想也是因為使命感驅使所致,只是時機未到。所以,我們需要繼續保護他,讓民進黨的優秀領導人才,能在未來持續帶領人民安穩地走在這條自由民主的大道。

  言語是一種主張,不是事實,只有行動才是唯一的事實,事實才能改變、才能前進! 

  終身黨員 蔡憲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