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世代、港台、兩岸——蔡英文勝選後的總觀察
http://www.CRNTT.com   2020-02-26 00:15:02


作者認為:國民黨的挫敗,不是敗在韓國瑜,而是敗在國民黨之亂。
  中評社╱題:世代、港台、兩岸——蔡英文勝選後的總觀察 作者:王崑義(台灣),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

  香港反修例風波確實給台灣帶來很大的衝擊,不僅激發台灣年輕人的投票率,也提高支持民進黨選民的投票意願,這等於是給蔡英文最佳的機會贏得選戰。從民進黨所祭出的整體“抗中政策”上來看,蔡英文強調“護主權、顧台灣”的選戰主旋律,還是有其效應存在。

  祇要蔡英文接受中華民國憲法,就沒有背離統一的路線,她跟急獨人士切割,也代表她並不想走極端法理台獨的路線,因此蔡英文的路線應該更接近陳水扁“新中間路線”的實現。

  這一次國民黨的挫敗,不是敗在韓國瑜,而是敗在國民黨之亂,包括“郭王之亂”、“宋楚瑜之亂”,讓人民看到國民黨完全沒有清醒和自行改革的可能性。

  2020年台灣的總統大選民進黨完全翻轉了2018年九合一大選挫敗的結果,蔡英文以超過817萬比552萬的懸殊票數贏過韓國瑜,可見前年韓國瑜所創造的韓流效應已經消失。發生這種情況有幾個重要的因素可以觀察。

  一、世代競爭取代地域板塊分割

  過去台灣以地域為主的“北藍南綠”的格局,在前年的九合一選舉中已經被打破,而今年的總統與立委大選地域因素已經不太影響台灣的選情,反而是“世代競爭”才是這次選戰的主軸。世代競爭從台灣天下雜誌所做出的“國情調查”可以看出,40歲以下的青年人有高達6成以上者支持台灣的圖騰,40歲以上也有高達6成以上的人傾向支持台灣與中華民國並列的圖騰。但是,一般40歲以下支持台灣圖騰者是比較有堅定意志的支持者,而40歲以上支持台灣、中華民國並列者卻是飄移不定,容易受到外在因素所影響。香港反修例風波就是激發40歲以上也可以支持台灣圖騰者,偏向把票投給蔡英文之因。

  由於世代競爭取代地域分割,才會造成贏者全拿的情形,也不再出現板塊的切割的情形。

  而最讓人不解的是蔡英文的民調在選前雖然大幅領先,但她的造勢現場並沒有韓國瑜的場子火爆,這就讓許多人認為這次台灣大選的情況非常詭異,選前很難判定誰輸誰贏。而選舉結果出爐後,蔡英文大幅度領先也是跌破大家的眼鏡,這種選前選後、民調和造勢現場的反差到底又說明了什麼呢?

  其實,在選前的民調裡面,蔡英文的支持度普遍都超過韓國瑜10%以上,跟投票的結果差不多,所以在韓國瑜宣佈民調蓋牌以前的民調數據,還是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二、韓粉熱情追捧炒熱造勢場

  至於為何韓國瑜造勢的場合都比較熱,而蔡英文的場子比較冷?主要還是因為確實有一群比較激情的韓粉,不斷地跟著韓國瑜南來北往地跑。而這一群激情的韓粉可以看得出來,有許多都是軍公教退休人員,他們在年金改革中受到民進黨的剝奪,所以是帶著憤怒來對待民進黨,更希望韓國瑜勝選能夠為他們找回公道,尤其是他們領有退休金,不用上班,所以有更多的時間跟著韓國瑜到處造勢,這也是韓國瑜的場子會很熱的緣故。

  反觀,支持蔡英文的年輕人,他們要工作、要上班,也要養家活口,不可能到處去參加造勢活動,他們通常都是每天掛在網絡上看選舉造勢活動,所以蔡英文的幾個場子雖然沒有韓國瑜熱,但宅在室內的年輕人高投票率與支持蔡英文的意志比較堅定,這是蔡英文會大勝的原因。

  至於蔡英文藉由香港的反修例風波操作“抗中”、“亡國感”的選戰策略,是否是這次勝選的決定性因素,這也是大家所好奇之處。

  從2019年1月2日“習五點”提出來以後,針對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蔡英文立即把它等同於“一國兩制就是九二共識”,而且宣稱“不接受一國兩制,也不承認九二共識”,這樣的訴求在年輕人中就為蔡英文產生了一個“辣台妹”的形象。

  而在2019年6月份的時候,民進黨又提出一個“抗中保台”的選戰策略,在網軍與支持綠營媒體的不斷操控之下,綠營輿論戰的聲勢就勝過還在爭執不休的國民黨內的總統初選。而這時又碰到香港的修例風波,等於是給“辣台妹”的形象創造了新的機會。所以,民進黨提出“抗中保台”的選戰策略,加上香港修例風波時機上的吻合,給予民進黨操作抗中議題更能夠加分。

  三、自媒體與港台青年互動

  特別是,許多台灣的年輕人,他們是透過很多自媒體獲得第一手訊息,這跟傳統的媒體不太一樣,自媒體不僅可以宣傳香港修例風波的理念,也可以跟香港年輕人直接連線,讓台灣青年產生所謂同理心。所以修例風波的“戰場”雖然是在香港,但在台灣青年中由於執政者的渲染與引導,把香港修例風波及反中的情緒也一併連結和感染到台灣,這是對民進黨最有利的外在環境因素。

  可以說,當香港因為修例風波產生衝突之時,台灣的大選也由於當局者的刻意引導,讓年輕人產生感同身受的心理影響,所以這就讓蔡英文不僅能夠撿到槍,也撿到砲了。

  四、兩岸關係要找新的突破口

  當然大家也會擔心,蔡英文在贏得選舉後,未來4年她對大陸態度是否更加強硬?兩岸關係又將何去何從?

  這應該是不用太擔心的問題,一般選戰策略祇是作為勝選的目的,宣示的作用要超過實質的操作面,所以如果要問蔡英文未來4年是否在大陸政策上會更加強硬,應該不會。

  這是因為在極獨人士都離開民進黨之後,民進黨還是會變成一個祇會重視派系利益的政黨,不會太強調台獨理念,所以“抗中保台”祇會是一種競選口號,在美中台的基本格局不變之下,蔡英文不可能改變現狀,也不可能給自己執政找麻煩。

  尤其是台灣的外交部長吳釗燮在2020年1月9日對到台北的美國學者觀選團所做的簡報就說,民進黨不排除跟大陸進行討論與對話,但必須要在沒有前提的情況下進行。如果大陸跟台灣對話,他們應該會本著過去一貫主張不設前提之下進行對話,這就表示民進黨不可能對大陸再採取更強硬的對抗政策。

  另外,蔡英文在勝選的國際記者會中對未來的兩岸政策強調,她為兩岸關係和平穩定所做的承諾不會改變,也認為兩岸雙方都有責任致力於確保台海的和平穩定,並呼籲以“和平、對等、民主、對話”重啟兩岸良性互動。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是否先跟大陸釋出善意,應該是最重要的觀察點。

  五、蔡應會傾向走“新中間路線”

  當然,許多人擔心蔡英文把國名改成“中華民國台灣”是否意味著她要改變現狀,似乎也不見得。

  有一個現象值得觀察,雖然許多人擔心台灣民主跟美國民主一樣已經“極化”,兩岸必然走向對撞之路,但是若從不分區立委的席次分佈來看,反而是兩邊極端化的政黨都已經泡沫化,包括藍營的親民黨、新黨,以及綠營的喜樂島聯盟黨、一邊一國行動黨。在政治光譜上走統獨極端路線的政黨除了時代力量還存活之外,其他新舊政黨都已經沒有生存空間。所以,韓國瑜儘管輸給蔡英文200多萬票,但台灣的政治其實沒有“極化”,反而更向中間靠攏。

  而蔡英文從政以來也一直都是走中間偏左的路線,並沒有極端的主張。就以李登輝推出的“兩國論”來看,在李登輝推出“兩國論”之前,作為李國安會幕僚的蔡英文,當時就強烈主張應該以中華民國憲法來解釋,以對抗主張用國際法解釋的台獨想法,讓李登輝的兩國論儘管已經滲入台獨基因,但仍能保留中華民國的圖騰。

  這種情形從“兩國論”發佈時,在前言中就以歷次修憲來論述中華民國自成一個主權國家的法理基礎,並提出一步一步該如何實現維護台灣主權的整套計劃,包括修憲、修法與廢除國統綱領等。這個思想雖是台獨運動的流派之一,不過並未脫離“一個中國”和中華民國統治台灣的法理現狀,實際上祇是“獨台”,後來被稱為“華獨”,因此使得部分台獨人士也表態反對。這也是埋下蔡英文會跟急獨派完全切割的主因,既然如此,連任之後蔡英文應該也不可能回頭擁抱急獨派。

  所以回歸本源,祇要蔡英文接受中華民國憲法,就沒有背離統一的路線,她跟急獨人士切割,也代表她並不想走極端法理台獨的路線,因此蔡英文的路線應該更接近陳水扁“新中間路線”的實現。這顯然也是她在2016年的就職演說中會提到“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之因。

  事實上,在2000年陳水扁第一次競選喊出“新中間路線”時,當時台灣人民普遍討厭統獨對立太尖銳化,所以陳水扁提出的“新中間路線”就獲得選民的青睞,讓扁能以少數贏得總統大位。陳水扁會提出新中間路線,主要是考量當時台灣社會多元力量的分散,而這股新力量也是在全球化所帶來的價值衝擊之後,選民期待政治結構合理化改造的一股新興力量。

  而陳水扁在2000年首次就職以後,他選用蔡英文擔任陸委會主委,主要的目的當然也是知道蔡是兩國論的催生者之一,而她又主張應以中華民國憲法來解釋“兩國論”,陳水扁相信蔡英文的路線就是他所主張的“新中間路線”,所以才會想找當時還不是民進黨員的蔡英文擔任陸委會主委。

  在這種情況下,蔡連任後的兩岸關係也許不會更好,但應該也不會更壞。

  六、國民黨找尋浴火重生之路

  過去幾年,許多人都注意到國民黨在台灣社會已經傾向頹勢。本來韓國瑜的出現,讓不少人以為國民黨有重新崛起的可能性,結果韓國瑜還是敗選了。而一直以來,國民黨常常因為各種問題而備受詬病,包括內鬥內行、外鬥外行,分裂的政治文化,缺乏新人和年輕人,缺乏核心論述。在2020年的大挫敗之後,國民黨是否還有重生之路?

  其實也沒這麼悲觀,所謂物極必反,2018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勝,激發許多國民黨大佬的鬥志,紛紛表態出來競逐大位,但初選過後失敗者沒有放下,也不服輸,才是導致國民黨再次大敗之因。

  當然,這一次國民黨雖然大挫敗,但是在總統票數拿下超過552萬張票之外,不分區立委也比上次多了150萬票,分別成長了45%與44%,成長幅度其實相當大,國民黨並沒有悲觀的理由。

  當然,要檢討國民黨敗選之因,除了外在因素之外,也是因為大佬之爭,讓人看出台灣人民還是討厭國民黨精英體制不死,尤其是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勝以後,大家競相出來爭權奪利的景象,雖然最後勉強地喊出團結,但這種表象已經無法深入人心,這就抵銷了韓國瑜喊出的庶民主義的效力。至此,韓流無力可回天。

  因此,這一次國民黨的挫敗,不是敗在韓國瑜,而是敗在國民黨之亂,包括“郭王之亂”、“宋楚瑜之亂”,讓人民看到國民黨完全沒有清醒和自行改革的可能性。

  國民黨之亂當然也會讓人民相信國民黨不會帶給台灣人民更好的生活方式。一個缺乏新面孔,再加上都是70歲以上老人在那繼續操作黨權,不可能會給年輕人帶來吸引力。所以,國民黨加速世代交替,把年輕的力量引入黨內,摒棄地域的派系觀念,而由新世代取代老世代的舊觀念,才能讓國民黨有浴火重生的可能性。而選後國民黨一些青壯派已經站出來要求改革,這是否是國民黨重生的第一步,且待觀察。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0年2月號,總第266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