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商溫瓏:農林22條是“皇冠” 農友安心
http://www.CRNTT.com   2021-03-26 00:23:02


溫拿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溫瓏。(中評社 高易伸攝)
  中評社高雄3月26日電(記者 高易伸)2018年赴珠海斗門種植台灣原生種紅藜的台商、溫拿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溫瓏25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大陸頒布農林22條措施,其實就是在“惠台31條”的基礎上再加個“皇冠”。他說,自己種植的百畝紅藜剛收成時就遇上新冠肺炎疫情,前期投資還沒回本,但大陸的農林措施讓他非常有信心,也會持續投資深耕。

  溫瓏強調,農林措施其實是因應美中貿易戰的內循環與後疫情時代食品溯源的農林政策項目,“只有系統農業的提升,農業文明才會跟著提升”。台灣農業技術、系統規劃及歐盟認證等剛好可結合大陸市場,讓台胞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

  溫瓏說,他2018年到珠海斗門落戶,大陸農政單位非常重視,不少領導都來看過。大陸當局為協助台胞、台企在農林領域項目上的發展,多年來已輔導許多措施且陸續實施。未來,大陸省市各級政府應該會在“農林22條措施”的基礎之上再加碼,具體落實惠台政策,這些舉措只會更好,不會更少。

  台商在大陸投資農林項目是熱潮嗎?

  溫瓏說,確實,現在很多大陸台商都回歸農林投資項目且不在少數,這背景是因為美中貿易戰下的內循環需求,以及後疫情時代消費者對於食安的安全性溯源重視。台灣農業技術不在話下,而大陸內需市場也是事實。大陸要養活14億人口的挑戰遠比美國養活2、3億人口還要艱鉅,因此大陸非常重視這一塊,相對地也把台灣同胞、台資企業與台灣農民都列在裡面。

  溫瓏強調,大陸的農林政策從不是量產、滯銷、賣不掉才給補助,因為補助只是一時的,真正在大陸有落實經營台資企業的,了解31項外加上22項,大家都認為是1+1大於2的效果。大陸農業政策確實做到農民心坎裡,不是給補助,而是給釣竿,這才是農民需要的。

  溫瓏說,台灣的農業技術、創新都是一等一的,台灣農業從不怕競爭,只要能種出高品質的紅藜,市場自然有人要。他現在百畝紅藜,一年約可兩作。但因受到疫情影響,目前投資回收還沒開花結果,但他還是對大陸市場及政策深具信心。

  對綠營批評大陸“農林22條措施”是“對台統戰”、或對台農“養套殺”?

  溫瓏說,只要是對台灣人民有利,他也希望美國、日本等世界各國都一起來統戰台灣,一起來爭相推出惠台措施,讓台灣人民得利。問題是美日並沒有,除了想佔台灣便宜,硬塞一些萊豬或核災區食品以外,根本不可能會台灣得利或照顧台灣百姓。

  況且,溫瓏很不以為然說,所謂“養套殺”是指從A(原產地)to B(通路商)to C(消費者),台灣高麗菜最近盛產,但為何有人一顆賣5元,有的還是正常賣價在出?大陸現在不搞這套,而是採A + B to C的方式,這樣就能減少剝削,農民才能真正賺到錢。

  溫瓏認為,大陸這幾年發展讓很多農產生產的概念開始跟國際接軌,諸如從產地到餐桌食安的觀念、產銷履歷的機制、GLOBAL G.A.P.符合國際標準的生產規範、綠色食品規範、系統農業規範等越來越得到重視。大陸有龐大的消費市場,又有“農林22條措施”給予輔導與協助,台灣農民也不是兩串香蕉就能去大陸得到發展,還是要有點真本事,才能面對大陸市場的競爭,為自己掙得一席之地。

  溫瓏說,百姓捫心自問台灣農業有沒有產銷失衡的問題?農民可憐,欠收的時候價格好卻沒東西可賣;豐收的時候價格低,有東西卻賣不完。最近高麗菜賤價,連採收都不敷成本,農民只能眼睜睜看著辛苦耕種的成果血本無歸。這麼多年了,週而復始出現產銷失衡的問題,台灣政府能把問題解決嗎?

  溫瓏說,農林22條措施確實是完善保障台灣同胞福祉,讓台胞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大陸把台灣同胞當自己人,給予必要的輔導與協助,台灣農友們應該可以更安心、更有信心到大陸發展農林事業。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