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陸委會特任副主委、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張顯耀。(中評社 高易伸攝) |
中評社高雄5月12日電(記者 高易伸)第74屆WHA將在5月24日召開,台灣則從2017年以來連續第5年未獲邀請,部分綠營人士大力譴責中國出手阻撓。對此,前陸委會特任副主委張顯耀接受中評社訪問認為,台灣是否參與WHA已經不是這麼重要了!隨著美中競爭態勢明朗後,台灣已被捲入甚至被狹持。台灣參與國際社會,已非單純拓展自身與國際社會連結的能量,而是更進一步被賦予美中競爭格局下,“高度泛政治化”的意涵。
張顯耀說,所謂“外交”應該是想辦法讓台灣避免處在重大國際衝突或危害台灣生命財產安全與“國家”利益的抉擇,當台灣被捲進美中戰略衝突的前緣時,任何動見觀瞻或角色扮演都已經被美中大戰所挾持。“外交部”有沒有能力看到這一點並避險?他對於“外交部”最近的回應與表現感到遺憾。
張顯耀,1963年生,法國巴黎第一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國安會”諮詢委員、“立法委員”、陸委會特任副主委、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
近期七大工業國集團(G7)外長發表公報表明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世衛論壇及WHA,另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7日發表聲明,呼籲恢復台灣在WHA適當地位,強調沒有排除台灣與會的合理理由。而世衛發言人哈里斯並未評論國際一連串挺台行動,僅強調在技術和科學層面上,世衛秘書處在疫情大流行期間和在許多公共衛生問題上與台灣衛生專家和官員廣泛合作。
對此,張顯耀說,台灣過去在馬政府執政時不僅出席WHA,連更具國際政治象徵意義的ICAO(國際民航組織)也能參與,原因何在?當時台灣為何能持續地參加並出席,台灣能否參加國際組織,跟美國、法國雖然有關,但絕非關鍵因素。真正關鍵還是在於台灣能不能在“台美關係”及“兩岸關係”這兩大面向上處理得宜。他認為,如果蔡政府從2016年上台以後,兩岸關係能持續溝通並對話,台灣參加WHA或ICAO等國際組織的機率才會浮現。
張顯耀表示,馬政府任內台灣能夠參加WHA的主因在於兩岸之間能夠有效溝通、能夠對話且兩岸關係和平穩健。美方對於兩岸之間的對話溝通也沒明確反對。美方當時也樂觀其成,因為符合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國家利益。
張顯耀說,他當時也參與了相關的談判,因此過程相當清楚且熟悉。蔡政府目前遇到的困難與關鍵就在兩岸關係自2016年起,所有溝通管道不僅全部中斷,且兩岸關係的對立跟衝突更加暗潮洶湧,甚至是有史以來最危險的時刻。在如此驚濤駭浪與對立的情況下,兩岸怎可能就這些議題達成共識?北京自然對此議題抱持著反對與懷疑的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