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重啟開放的高雄港港史館建物已有百年歷史,紅磚造型在港邊及綠蔭襯托下格外醒目。(中評社 高易伸攝) |
中評社高雄9月28日電(記者 高易伸)今年高雄港貨櫃量提升,港務公司正力拚重返千萬TEU目標,外界也重新關注高雄港發展。紀錄高雄港歷史的“港史館”3年前閉館整修,如今重新開放,展出珍貴資料記載高雄港風華及歷史,不僅有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結束在台灣殖民統治,警備總司令部把日人於高雄港集中、準備遣散返日的史料,還有1949年國民政府軍在高雄港上岸的歷史鏡頭。
高雄港港史館前身是1917年的收稅官吏打狗出張所,也曾作為高雄港務局辦公廳舍。1994年時因年久失修曾一度計劃拆除,之後考量歷史與文化價值,於1997年加以整修後轉型作為高雄港港史館使用,2003年公告成歷史建物。這座紅磚造型的建築在碼頭邊的倉庫群與港邊綠蔭造景中特別顯眼,其建物不僅躲過二戰烽火摧殘,3年前閉館整修後,直到近日才重新開放,讓世人見識其風華之外,裡頭的裝潢更像一座公共藝術館。
高雄港港史館目前展出“港灣記憶-台灣南北雙港檔案特展”,以“鳥瞰雙港”、“大船入港”、“探索雙港”、“雙港記憶”、“台灣啟航”等五大元素,展出1913至2004年間共83件檔案,其中還有不少是“國家檔案館”首度公開的史料與原始設計檔件。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基隆港、高雄港成為運送日人歸國的重要據點,警備總部當時在北高雙港管制出入境人數,包括全台各地往雙港集中等待遣送返日的台灣日本人。尤其1949至1987年台灣社會歷經長達38年的戒嚴狀態,港口作為重要軍事與船舶海運樞紐,所以進出船舶都須恪遵宵禁規定、嚴格接受檢查,任何船舶不僅不能在宵禁時間隨意進出港口,還必須配戴通行證或戒嚴臂章才行。
此外,高雄港史館也記載著美軍協防台灣,高雄港周邊有一些專為美國大兵開設的酒吧。當時在港邊開設酒館還須持有“洋菸洋酒零售許可證”才准營業,也算當時的另類特許行業。當時酒吧的許可證與營業照片,也被保存了下來。至於當時尚未全球化,既沒網路又沒電商,但當時高雄港存在著琳瑯滿目的“委託行”,而這些商行專門透過船員跑船、海運等攜帶舶來品返台販售,頗受當時年輕人、民眾等喜愛,這些歷史故事與照片記憶,也通通被收進在高雄港港史館內,極富歷史及教育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