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藻外語大學歐洲研究所副教授、德國語文學系主任張嘉斌。(中評社 高易伸攝) |
中評社高雄10月3日電(記者 高易伸)針對德國大選變局及未來的德中關係,文藻外語大學歐洲研究所副教授、德國語文系主任張嘉斌1日接受中評社專訪表示,德國自二戰以來,每次選後幾乎都是“一大黨聯合一小黨”的方式組成聯合政府,從未出現過一黨獨大或過半的局面,包括這次大選各黨不過半、甚至未達三成都是很正常的情況。因此未來德國的聯合政府再如何換湯換藥,其外交關係依舊有其延續性及可預測性,行穩致遠。
張嘉斌說,梅克爾(Angela Merkel)16年任內曾訪問中國12次,外界認為梅是一個比較親中的領導人,但梅克爾前一任是施若德,施的立場其實更加親中。當時梅克爾任反對黨領袖時,也一直批評施若德的對中態度。但當梅克爾上台治理德國時,其想法跟在野時的想法產生了很大變化,不會再用在野黨的思維去處理德中關係,而是充分展現其“經濟務實”的執政風格。因此,現在的綠黨與自由民主黨在對中立場或許比較尖銳,但他認為未來的德中關係頂多微調,但雙邊經貿、政治關係依舊是穩定的。
張嘉斌,輔仁大學德語系學士、淡江大學歐研所碩士、德國美因茲大學(Johannes Gutenberg-Universität Mainz)政治學博士,現為文藻外語大學歐研所副教授、德語系主任,研究領域包括,歐盟統合、歐洲安全、德國政治和經濟研究、德國外交等。
德國政局變天,連3屆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所屬基督教民主聯盟(CDU)在得票率上,以些微之差敗給中間偏左立場的社會民主黨(SPD),但雙方得票都皆未破三成,意味著下屆德國政府又將是跨黨派聯合政府,國際社會也關注選後德國外交政策與對華態度。
對此,張嘉斌接受中評社專訪指出,德國大選落幕,票數最高的黨派擁有組織政府的主導權,德國選後組織聯合政府其實是一個非常冗長的過程,相關外交政策、經濟政策要安排哪個黨的人擔任,方針為何,這些都要白紙黑字寫成正式合約,有點類似“執政宣言”的意味,因此每個籌組聯合政府的政黨立場都要掏出來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