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佳侑製衣董事長謝奇享。(中評社 高易伸攝) |
謝奇享說,20年前大陸經濟實力還沒崛起,當時大陸向台商招手,允許台灣較舊的機器過去,但經過5年8年,這些機器都得淘汰,因為大陸的人均工資也漲起來了,很多機器也得符合與日俱增的規範。他公司的吸濕排汗衫堅持台灣原物料、台灣製造,其他成衣、褲子等製品都是向大陸市場。台灣百貨公司的成衣,幾乎都是大陸製造。大陸成衣市場蒸蒸日上,相關技術、剪裁、量體早已不是台灣能追上的。
被問到台灣成衣業還能撐嗎?謝奇享分析,大陸成衣產業現在極具品質水準,他之所以還能撐到現在是因為自己本身就是裁縫出身,但台灣成衣產業的壽命真的沒剩幾年、也剩沒幾間可撐,這是很殘酷的現實。他現在的願望就是想把這群跟在身邊拼一輩子的員工保到退休。
謝奇享分析表示,大陸改革開放後,積極吸引外資投資,台商當年積極西進,為大陸經濟發展做出不少貢獻。台灣過去以代工起家,電子業、製造業、成衣業都是如此,但代工利潤不高,工廠必須尋找成本較低廉的人力市場,因此中國大陸在距離、文化、飲食、血緣上就變成台商首選。台灣成衣業確實有不少西進,並在大陸落地生根。
謝奇享說,隨著大陸經濟崛起,薪資也飛快成長,一些工廠的營運成本被墊高後,自然會選擇人力資源更低廉的東南亞。事實上,隨著東協經濟力的崛起,不少大陸台商也開始熱衷在東南亞尋找投資、設廠的契機。但他認為,大陸的市場還是很大,光內需市場就有14億人。當然在大陸投資多少會面臨挑戰,因為大陸市場大,但競爭力也很強,很多企業要能長期生存,必須要創新、做功課,找到自己的利基點。
謝奇享說,台灣如果能加入任何一個區域經貿組織,其實對產業都會有幫助。但台灣如何打出自己的MIT品牌,在品質上取勝,就是每家企業的本事了。 |